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宗馥莉已回娃哈哈上班!“娃小宗”仅41天就“退场”,知情人士:部分经销商不信任“娃小宗”拒绝支付保证金

排行榜 2025年10月25日 22:36 3 cc

娃哈哈品牌控制权的博弈在 10 月下旬迎来关键转折。这场始于 9 月的企业传承风波,以 “娃小宗” 品牌紧急退场、宗馥莉回归主品牌运营的结局,勾勒出家族企业在股权制约与市场压力下的妥协图景。事件背后,商标归属的核心矛盾、经销商体系的分化立场与企业内部的权力调整,共同构成了这场商业震荡的完整脉络。

反转落地:2026 年品牌使用权敲定

宗馥莉已回娃哈哈上班!“娃小宗”仅41天就“退场”,知情人士:部分经销商不信任“娃小宗”拒绝支付保证金

10 月 23 日上午 9 时,分布在全国 28 个省份的宏胜系销售分公司办公区内,业务员们几乎同时收到总部通过内部 OA 系统下发的红头文件。文件核心内容明确:2026 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不会出现其他品牌。这则简短通知推翻了一个月前的品牌切换计划,让持续发酵的 “分家” 传闻戛然而止。

当天下午,山东济南一位合作 15 年的娃哈哈经销商李女士(化名)的手机上弹出了宏胜系业务员的微信消息,附带的缴费通知单显示,2026 销售年度的保证金缴纳标准与去年持平,分为 5 万元、10 万元、20 万元三个档位,截止日期定在 11 月 15 日。“业务员特意强调,明年供货还是印着红色 logo 的娃哈哈产品,不是之前传的新牌子。” 李女士向第一财经确认了打款要求,她的仓库里还堆放着未售罄的娃哈哈 AD 钙奶,“要是真换品牌,这些老货和新货怎么衔接都是问题。”

品牌策略的骤变直接指向 “娃小宗” 的暂时退场。这个被外界视为宗馥莉 “另立门户” 标志的新品牌,从 9 月 13 日正式官宣到 10 月 23 日隐退,仅存在 41 天。天眼查数据显示,宏胜集团此前申请的 45 件 “娃小宗” 相关商标,涵盖啤酒饮料、食品、办公用品等品类,目前部分已暂停实质审查流程,微博平台上认证为宏胜集团的 “娃小宗” 账号仍未发布任何内容,粉丝量不足千人。

回归细节:宗馥莉的身份与核心团队变动

品牌使用权的明确,伴随着核心人物岗位与团队架构的微妙调整。10 月 23 日,一位在娃哈哈集团任职超过 15 年的中层管理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宗馥莉已重返位于杭州清泰街的娃哈哈总部办公,但办公室门牌已从 “董事长办公室” 更换为 “宏胜集团总裁办公室”,位置仍保留在 12 楼的核心区域。“她每天早上 8 点半准时到岗,比多数高管早半小时,楼下的专属车位也恢复了使用。” 该人士补充道。

这一身份转换源于 9 月 12 日的辞职决定。当时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程序时未出现反对声音。如今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身份行事,意味着她将专注于自己实际掌控的生产与销售体系,与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形成更清晰的权责边界。

核心团队的调整同样透露出内部整合的信号。据澎湃新闻获取的宏胜集团内部通讯录显示,被外界视为宗馥莉 “心腹” 的严学峰已恢复 “生产中心总监兼讯尔公司总经理” 职务,10 月 24 日还主持了一场覆盖全国 12 个生产基地的视频调度会,重点部署 2026 年瓶装水生产线的检修计划。而另一位核心助手祝丽丹的名字则从 “管理中心” 名录中暂时移除,标注为 “岗位待定”,有宏胜系高管透露,她目前主要负责 “娃小宗” 品牌的收尾工作,包括已生产的 3000 余件凝香乌龙无糖茶样品的内部消化。

矛盾根源:商标归属与股权架构的死结

“娃小宗” 的仓促退场,本质是娃哈哈长期存在的商标归属与股权架构矛盾的集中爆发。宗馥莉接手集团管理后推动的系列调整,始终绕不开一个核心困境:她实际掌控的宏胜系公司掌握着娃哈哈的生产与销售命脉,但价值 896.09 亿元的 “娃哈哈” 商标所有权,仍归属由三大股东持股的娃哈哈集团。

股权结构的制衡关系尤为关键。根据工商信息显示,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 46%,为第一大股东;宗馥莉个人持股 29.4%,位列第二;娃哈哈职工持股会持股 24.6%,代表着 1 万余名员工的利益。这种 “国资相对控股、创始人后代持股、员工集体持股” 的格局,决定了任何涉及商标的决策都需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2025 年 2 月,娃哈哈集团曾发布公告,计划将 387 件核心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持股 51% 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当时内部流传的方案显示,转让估值约为 50 亿元,但谈判很快陷入僵局。接近职工持股会的消息人士透露,员工代表认为单商标估值过低,与品牌实际价值不符;而上城文旅则提出 “商标与股权捆绑转让” 要求,希望娃哈哈一并收购其持有的 46% 股份,总价报价比宗馥莉方高出 20 亿元,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到 9 月,娃哈哈集团发布的声明彻底封死了单方面使用商标的可能,明确 “在现行股权架构下,任何一方均无权单独使用娃哈哈商标”。这一表态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消息人士透露,宗馥莉因商标使用 “不合规” 的质疑,最终决定转向经营自有品牌 “娃小宗”。

市场反应:经销商群体的分歧与博弈

品牌策略的反转背后,是经销商体系的强烈反馈在发挥关键作用。10 月 24 日,曾在娃哈哈任职 18 年的宗师傅饮料总裁赵方宸向红星资本局披露,宏胜系 2026 年度保证金收取情况远不及预期,截至 10 月中旬,黑龙江、河南、河北等 10 余个省份的完成率仅为 10%-20%,而去年同期早已提前一个月完成收缴。

保证金缴纳遇阻的核心原因是经销商对 “娃小宗” 的信任危机。河南郑州一位做了 12 年娃哈哈经销的王老板(化名)透露,他今年只缴纳了 10% 的保证金,“主要是怕踩坑,去年刚进了 50 万的 AD 钙奶库存,现在还没清完。如果换成娃小宗,终端超市不一定认,到时候货砸手里谁负责?” 这种担忧在中小经销商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娃哈哈的红色包装已形成稳定的消费认知,新品牌的市场教育成本成为他们的主要顾虑。

但体量大、合作久的经销商则展现出坚定支持。西南区域一位与娃哈哈合作超 20 年的钱先生(化名),在 10 月 23 日下午就完成了 20 万元保证金的打款,他的渠道覆盖当地 300 多家连锁超市,2024 年销售额超过 8000 万元。“小老板(宗馥莉)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 钱先生向红星资本局展示了打款凭证,“当年宗总(宗庆后)创业时,我们也是第一批跟着干的,只要品牌还是娃哈哈,市场就丢不了。” 他将此次品牌风波视为 “新老交接的正常阵痛”,认为多品牌布局本就是企业发展的常规操作。

经销商的分化立场在 10 月 11 日达到顶峰。当时娃哈哈集团向资深经销商下发通知,明确要求 “不得代理‘娃小宗’,否则取消娃哈哈经销资格”,这一禁令让不少经销商陷入两难。河北石家庄一位经销商曾尝试同时保留两个品牌的代理权,结果被娃哈哈区域经理约谈,最终只能放弃 “娃小宗” 的样品铺市计划。

历史遗留:“体外公司” 与传承的长期博弈

这场品牌震荡并非偶然,而是娃哈哈数十年发展中 “体外公司” 与集团体系矛盾的延续。宏胜集团的发展轨迹正是这一历史的缩影:2003 年以娃哈哈代工厂身份成立,2007 年由宗馥莉接手后,逐步发展为覆盖配料生产、装备制造、印刷包装的全产业链企业,如今已成为娃哈哈实际的生产核心。

这种 “体外公司” 与集团的分离格局,早在 2009 年 “达娃之争” 中就已埋下伏笔。当时达能集团发现,娃哈哈集团将商标许可给 87 家非合资公司使用,这些公司均由宗庆后家族成员控制。最终达能以 3 亿欧元出售股份告终,但家族控制的 “体外公司” 体系保留下来。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娃哈哈系” 体外公司总资产达 370.47 亿元,净利润 47.67 亿元,而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资产仅 58.07 亿元,净利润不足 2000 万元。

宗馥莉接班后,加速了资源向宏胜系的集中。2024 年 8 月起,娃哈哈集团员工陆续被要求转签劳动合同至宏胜集团,涉及销售、生产等核心部门,基层员工入职后改为年薪制,不再享受原有的 “干股分红”,年收入普遍下降两三成。这种调整引发部分员工抵制,甚至出现劳动仲裁案例,但多数员工最终选择服从安排。同时,职工持股会持有的多家体外公司股份,以 0 元对价转让给宗馥莉实控企业,进一步强化了她对生产销售环节的控制。

国资股东的态度转变则成为关键变量。今年年中,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成立专班介入宗庆后遗产纷争,打破了此前 “不插手经营” 的惯例。有知情人士透露,上城文旅曾提出让娃哈哈收购其持有的 46% 股份和商标,但因价格分歧未果,这也成为商标转让计划搁置的重要原因。

事件回溯:41 天的品牌切换与反转全程

2025 年 9 月 12 日,宗馥莉向娃哈哈集团提交辞职申请,辞去包括法定代表人在内的所有职务,股东会和董事会当天即通过相关程序,这一高效决策被外界解读为 “双方已提前达成共识”。

9 月 13 日,宏胜系 7 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 2026 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明确 “为维护商标使用合规性,2026 年起更换为‘娃小宗’品牌”。当天,宏胜集团申请的 “娃小宗”“宗小哈” 等商标进入初审阶段,西双版纳、新乡等地多家娃哈哈关联公司陆续更名为 “宏胜” 系企业。

10 月初,杭州某便利店出现 “娃小宗” 凝香乌龙无糖茶样品,白色瓶身无经典红标,仅在瓶底标注 “宏胜集团出品”,定价 4 元,比同类娃哈哈产品贵 1 元。有消费者尝试后表示 “口感与娃哈哈乌龙茶差别不大,但包装缺乏辨识度”。

10 月 11 日,娃哈哈集团下发禁令,要求经销商不得代理 “娃小宗”,否则取消资格。当天市场传出 “经销商拒缴保证金” 的消息,宏胜系业务员开始密集拜访客户,但收效甚微。

10 月 23 日,宏胜系正式下发通知,确认 2026 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宗馥莉重返总部办公的消息同步曝光。当天下午,山东、浙江等地经销商开始陆续缴纳保证金,钱先生等大经销商的打款行为被视为 “风向标的转变”。

10 月 24 日,宏胜集团内部调整落地,严学峰恢复岗位主持生产会议,祝丽丹转入 “娃小宗” 收尾工作,赵方宸披露保证金收缴率不足 20% 的行业数据,进一步解释了品牌反转的直接动因。

目前,宏胜系业务员仍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保证金收缴工作,娃哈哈各大生产基地已启动 2026 年首批订单的生产计划。“娃小宗” 相关商标的申请状态仍显示为 “等待实质审查”,但业内普遍认为,在主品牌回归的背景下,这一新品牌短期内已不具备推向市场的可能性。宗馥莉的办公室灯光依旧每天亮到晚上 7 点,只是门口的门牌与她手中的工作重心,已悄然回归到与娃哈哈主品牌绑定的轨道上。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