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22日 14:02 3 admin

1793年的8月,乾隆帝早已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他的八十三岁生日庆典也将于下个月在这里举行。好大喜功的乾隆把他的所谓“十全武功”雕刻在避暑山庄里乐滋滋地自我品尝,洋溢着清朝帝国的自得情绪。

此时19世纪已经迎面而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此时的乾隆身在避暑山庄,还完全沉湎于清朝帝国的梦幻之中。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此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访华的马戛尔尼等使臣已经在即将觐见乾隆的路上了。

为了敲开清政府的大门,英国人确实动足了脑筋,他们知道如果以谈判的架势来中国,很可能被拒之门外。所以他们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给乾隆皇帝祝寿。

既然是祝寿,肯定得拿礼物,在一系列周密准备后,一个包含军事、天文、测绘、航海等各方面百余人的使节团,携带有最新的天体运行仪、新式榴炮弹、连发枪、蒸汽机、织布机等大批贵重礼物,于1792年9月26日从英国朴茨茅斯港乘远洋船“狮子号”浩浩荡荡地从英国出发,前往中国。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出发前,英国人先通过十三行,给清朝的两广总督发了封公文。两广总督郭世勋得知后,连忙给乾隆皇帝上了一封紧急奏折,说是有一个名叫“英吉利”的国家,想派人前来进贡,给皇帝祝寿。

乾隆得悉大悦,特下谕旨:“马戛尔尼进贡,海道至天津赴京......自应准其所请......。”

1793年8月5日,马戛尔尼的船队经过九个月的行驶,终于抵达天津大沽港,于是转乘中国客船,于8月16日到达通州。

英国政府的本意是想打着为乾隆皇帝祝寿的旗号,通过出访打开对清朝自由贸易的大门。没想到,从英国使团的船只一靠岸,就被乾隆派去的钦差挂上了“英吉利贡使”的旗帜。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马戛尔尼等人虽然对此表示不满,但也没有发作,接着赶着旱路到达了京城。

使节团由当时的圆明园总管接待,马戛尔尼等人被安置在圆明园的宏雅园。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马戛尔尼等人将大件礼物放置于圆明园内后,携带小件礼品于9月2日自北京出发,9月8日到达承德避暑山庄。

在觐见乾隆皇帝之前,双方对跪拜礼节发生了争执。马戛尔尼拒绝给乾隆皇帝三跪九叩,但是当时又临近乾隆寿日的最后时刻,清廷只好通知马戛尔尼等人:皇帝陛下已经恩准特使,可以用见英国陛下同样的礼节来见皇帝(即施单腿下跪礼)。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团,马戛尔尼等人早早等候于承德御花园。园中一片宽阔空场上支起了一巨型大帐,四周驾金漆金柱,中设宝座。

在音乐和颂扬声中,乾隆端坐16人高抬的无盖肩舆中由侍卫多人拥戴而至。经礼部尚书引导,马戛尔尼双手过顶恭捧装在金盒子里的英王书信,单腿下跪。

乾隆接过书信,和颜悦色地说:“贵国君主派遣使臣来清,我非常高兴,愿两国臣民永远和好。”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廷本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原则对使节团致以最高级别的欢迎仪式。乾隆以盛宴欢迎,还在山庄的万树园内以大型歌舞和焰火晚会招待,避暑山庄一片热闹。

9月17日,乾隆的“万寿”庆典活动当天,马戛尔尼等人和大部分皇族以及各国使节共同为乾隆祝寿。

马戛尔尼此行共带来礼品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的科技文化精品:有改良蒸汽机、纺织机、滚动印刷机等,还包括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设备,如卡宾枪、步枪、榴弹炮、迫击炮、英国最新式战舰“君主号”模型等。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这也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所有的好东西,在战争中崛起的英国人看来,这些武器展示了英国在军械制造上远比清朝领先。

可当乾隆注视这些国礼时,并没有露出太多惊喜,有些官员也露出不足为奇的态度。完全没有达到英国人设想的效果。

马戛尔尼曾告诉乾隆,只要上手一试,开上几枪,就会发现这些英国枪支的准确性比清朝土产的要强过很多倍。但是乾隆认为自己过生日的时候的舞刀弄枪的不合适,所以他没试用。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既然舞刀弄枪不合适,马戛尔尼又寻找新的机会。当时的热气球在欧洲发明了十年之久,马戛尔尼希望能在乾隆面前演示一次热气球载人升空,让乾隆皇帝知道欧洲的科技水平发展程度,进而认识到和本国通商的好处。但是和珅以绝不允许有任何人凌驾于皇帝的头上为理由给否决了。

至于英国人非常重视的反射式望远镜,在乾隆看来,也没任何新奇。至于地球仪,乾隆更看不上眼。

乾隆在参观英国人的一架气泵时曾说:“这件东西可以哄小孩子玩”。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除了乾隆本身,有些官员也露出不足为奇的态度。比如马戛尔尼想让自己的卫队为乾隆最为倚重的武将福康安表演火器操法,福康安表示看不看火器操法关系不大。

而在各种国礼展出时,参观的大臣也都神色冷淡、意兴阑珊。

这对闭关锁国的清廷而言,本来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是当时的清廷认同的是“四海来朝、八方进贡”以天朝为中心的朝贡外交模式。对于傲慢的乾隆皇帝来说,他认为英国人是前来给他进贡的。

在乾隆眼里,这些礼品只是玩物,他下令把这些礼品陈列在紫禁城、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地,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玩赏。其中有一批金属刀具,乾隆皇帝还把它们赏给了造办处的工匠们使用。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事实上,为了引起乾隆帝对英国访华国礼的兴趣,马戛尔尼在出使前曾反复精心挑选可能引起乾隆皇帝感兴趣的物件。

在马戛尔尼等人看来,“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君主来说,能发挥实际而耐久作用的现代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东西,应当使他更感兴趣”。

可没想到,马戛尔尼的一番苦心,终究还是错付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对马戛尔尼赠送的国礼非但不重视,反而认为马戛尔尼过分夸耀国礼,心生不满,并说道:“至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庶该使等不敢居奇自炫。”

除了乾隆的自负和傲慢,还有个因素,就是乾隆对自然科学,缺乏基本素养,也根本不会感兴趣。

而乾隆身边的官员也是从侧重考察文史修养的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讲求道德文章,忽视自然科学,更缺乏自然科学技术的基本素养,难以理解西方的先进科技水平。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觐见完乾隆皇帝以及参加完乾隆的83岁生日庆典以后,马戛尔尼等人又参观游览了避暑山庄,然后就返回北京圆明园居住了。

1793年9月30日,这个时候京城也已经进入秋天了,乾隆由避暑山庄回到圆明园。对于那些留在圆明园的那几个大件,乾隆本来还是充满期待的,可真正看到英国的新式战舰“君主号”模型和迫击炮等,却丝毫没有兴趣。

虽然乾隆对这些礼物不感兴趣,让马戛尔尼等人很失望,可是他们来大清可并不是为了给乾隆祝贺生日的,还有正事要办。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于是,住在宏雅堂的马戛尔尼使团于10月3日再次觐见乾隆,向清政府提出一系列要求,大致是英方的目的是希望乾隆同意他们派使臣常驻北京,在北京设立洋行,希望中国开放天津、宁波、舟山为贸易口岸,但都被乾隆皇帝一一拒绝了。

英使要求举行谈判,暂缓回国,本来,这是可以谈判的事,但对于一生喜欢用武力炫耀华夏威仪的乾隆来说却不存在任何谈判的可能。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和其他文武大臣们,起初对马戛尔尼使团赠送国礼抱有新奇盼望的态度,但随着国礼的公开展示,乾隆等人的态度开始转变为“视等平常”,认为不过如此;到了最后甚至有了警惕觉察的过程。不少大臣奏请乾隆皇帝:“万万不能允许外国人随便往来内地”。

此后和珅曾约马戛尔尼密探,其间闪烁其词,但大致意思是乾隆示意英特使即早辞行回国,不要再想留连。

既然清廷已经开始撵人了,那马戛尔尼也只能识趣走人。10月7日早晨,和珅率领其他几位阁员至北京城门口一帐内和马戛尔尼等英国特使道别,并交给他们乾隆皇帝的复信。乾隆的复信让英国特使们大失所望,没想到各款请求都被乾隆否决。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给英国国王写信的标题是《赐英吉利国王敕书》,信内对一切要求全部拒绝,这封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信的内容大致是说: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使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不准与中国人民交结,妄行传教......夷商欲求上岸交易,各处守士文武恪遵功令,必不肯令其停留,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因为书信很长,我只是选取了一段,不过从乾隆的回信可以看出,乾隆显然是把对方当做蛮夷,而自己则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至此,英国政府首次遣使访华以失败告终。

在没有完成任何使命的情况下,马戛尔尼使团无奈踏上了回英国的归程,马戛尔尼一行人从北京出发,由军机大臣松筠伴送,沿运河南下,抵达广州,于1794年1月回国。

没人知道,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拿到乾隆的信作何反应。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自以为他在位期间“国势全盛,诸属国震慑威凌,自不敢稍生异志”,其实此时大清在和西洋各国力量对比上早已正在走下坡路。

自高自大,无视外部世界,满脑子天朝意识,这和以后晚清的受辱挨打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而乾隆万万没想到的是,英国人在1793年跪着乞求乾隆而没有得到的东西,后来他们在1840年通过战争,一条不少地得到了。

更讽刺的是,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在园中抢劫的英国人竟然在圆明园满是灰尘的库房里又找到了六十多年前他们进贡来的东西。

参考史料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清高宗实录》

《清史稿》

《乾隆英使觐见记》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