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王毅刚到欧洲,不到24小时,欧盟计划对华加税,中方反制来得很快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09日 20:39 1 cc

王毅刚到欧洲,欧盟就计划对华加税,与此同时,中方反制来得也很快,公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那么,欧盟突然计划对华加税,是替特朗普出头吗?而中方的快速反制,又会在多大程度上打疼欧盟?

当地时间10月8日,王毅外长刚抵达罗马,与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共同主持中意政府委员会第12次联席会议。会议现场气氛积极务实,中意双方重申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意大利方面更明确表示“期待与中国在经贸、投资、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就在双方发布联合纪要的同一天,欧盟却放出一记“冷箭”——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削减近一半钢铁免税进口配额,并把超额部分的关税提高到50%,理由是所谓的“应对全球产能过剩”。

王毅刚到欧洲,不到24小时,欧盟计划对华加税,中方反制来得很快

报道称,欧盟虽然在文件中没有明言“针对中国”,却暗中引用了美国“熔炼和浇注”溯源条款,意在防止中国产钢通过第三国绕道出口。事实上,这一套逻辑几乎是特朗普时代保护主义政策的翻版。只是这一次,美国在幕后鼓励,欧洲来扮演“执行者”。欧盟执行副主席塞茹尔内声称,欧洲钢铁业“处于崩溃边缘”,必须通过关税“保护自身”。然而,真相是欧洲钢铁业早已被高能源成本和低效率所拖累,与中国产品的竞争只是借口。

值得玩味的是,欧盟选择在王毅外长访问意大利期间公布这一提案,其政治信号不言自明。一方面,欧洲想在与中国的接触中“既要合作,又要设限”,以示自身的“战略自主”。另一方面,它也在向华盛顿递投名状,以展示自己的“忠诚”,但问题是,这种两面下注的策略,真的能让欧盟获利吗?

从中方反应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就在欧盟宣布加税计划后,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依据《出口管制法》和《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决定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涵盖开采、冶炼、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等核心环节。稀土,是高端制造业的“工业维生素”,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电机、风电设备乃至军工领域。显然,中方的反制是精准瞄着欧洲制造业的“命门”去的。

王毅刚到欧洲,不到24小时,欧盟计划对华加税,中方反制来得很快

要知道,欧洲虽然声称要“去风险化”,但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军工领域,对中国稀土供应依赖度极高。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欧盟97%的稀土金属来自中国。一旦稀土关键技术出口受限,欧洲绿色转型计划、军工项目甚至芯片制造链都可能受到牵制。中方此举,可以说既是防御,也是一次严重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个月,王毅外长刚结束对奥地利、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访问,强调“相向而行、反对脱钩”。短短一个月后,他再访意大利、瑞士,本意是巩固合作成果、推动中欧对话机制化。然而,欧盟却在外交友好气氛尚未散去之际抛出关税炸弹。这样的操作,折射出欧盟内部的深层分歧——在经济上希望从中国市场获益,在政治上又担心被指责“过度依赖中国”。

更关键的是,这种卑劣的伎俩,反噬正在逐步显现。英国已经首先“哀嚎”。BBC直言,欧盟新关税可能引发英国钢铁业“史上最大危机”,因为欧盟是其出口目的地的78%。韩国方面也紧急派官员赴欧抗议,称“整个行业将面临巨大压力”。而欧盟所谓“保护本国产业”的口号,实则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在全球钢铁供应格局早已多元化的背景下,过度封闭只会推高欧洲制造成本,加剧通胀,削弱竞争力。

王毅刚到欧洲,不到24小时,欧盟计划对华加税,中方反制来得很快

归根结底,中欧关系走到今天,既需要政治勇气,也需要战略清醒。王毅此行提出,要推动中意政府委员会机制迈向“2.0版本”,让合作更系统、更高效。而欧盟如果继续在“合作”与“制裁”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失去的将不仅是中国市场,更是一个重塑全球产业链的机会。在经济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没有谁能靠筑墙自保。中欧若真想走向稳定互利的未来,关键不在加税,而在信任。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