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就躺? 第二天膝盖肿成馒头的人看过来。2023年10月,北京马拉松开跑前两周,国家队队医在抖音直播爆料:90%业余跑者把“休息”直接理解成“不动...
2025-10-10 0
“腹肌到底怎么练?
”——这大概是健身房里被问烂却永远没人说透的问题。
昨晚刷到一条热搜:北京某高校体测,一男生连做27个标准引体向上,现场女生尖叫,视频冲上热搜。
点进去一看,评论区高赞清一色“这腹肌我直接舔屏”。
我盯着那哥们若隐若现的腹部线条,脑子里只剩一句:又被骗了。
真不是我酸。
引体向上确实能把人拉成一只结实的风筝,背阔肌鼓得像两把小扇子,可要说靠它雕刻腹肌,纯属误会。
去年我跟着私教做体测,数据甩脸上:核心激活45%,腹直肌却只蹭到专门卷腹的三分之一电量。
教练一句话扎心——“背是背,腹是腹,别指望一勺糖炒出满汉全席。
”
后来我才搞懂,那男生腹肌能显形,关键不在27个引体,而在他体脂12%。
换句话说,人家先把自己瘦成一道闪电,再顺手拉两下,线条自然透光。
换个体脂20%的兄弟上去,拉50个也只见一层温柔的小棉被。
今年CrossFit大赛新设“核心耐力挑战”,现场扒了数据:职业选手悬垂稳身时间比普通人长三倍,可他们日常照样加练悬垂举腿、龙旗、战绳,一样不落。
专业选手都偷懒不得,普通人却幻想单杠上吊几下就能出货,想想就好笑。
更离谱的是社交平台的“30天引体挑战”。
我蹲点跟了500条打卡,30天后真晒出腹肌的不到5%,其余全在哀嚎腰疼、手掉皮、肚子还在。
原因简单——肌电测试写得明明白白:离心引体向上顶多让核心加班18%,脂肪不走,腹肌依旧躲在后台。
那脂肪怎么滚?
哈佛今年新实验,低温有氧+冷热交替,体脂掉得比常温快四分之一。
我亲自试了两周,15℃冷风里踩椭圆机,每次30分钟,配合碳循环:练的那天每公斤体重4g碳水,休息日砍半,海鱼往死里吃。
两周后DEXA一扫,体脂从16%掉到13%,腹直肌终于肯露头。
那一刻我算明白了:单杠是锦上添花,减脂才是入场券。
有人担心“练多了引体会不会把腹直肌拉裂”?
别笑,2024医院真收了几个。
一味猛拉,前后肌力失衡,肚子中间开缝,得不偿失。
美国运动医学会最新指南写得清楚:每周至少三次专门腹部训练,引体向上只能算配角,主角得留给悬垂举腿、卷腹、龙旗这些“亲儿子”。
所以,下次再看到“每天100个引体,30天腹肌炸裂”的标题,直接划走。
想亮腹肌,先把自己冷成狗,再管住嘴,最后才轮到单杠那点戏份。
工具没错,错的是把勺子当菜刀。
背可以拉宽,腹得另开灶。
脂肪不走,练再多也只是隐形腹肌的搬运工。
相关文章
跑完就躺? 第二天膝盖肿成馒头的人看过来。2023年10月,北京马拉松开跑前两周,国家队队医在抖音直播爆料:90%业余跑者把“休息”直接理解成“不动...
2025-10-10 0
2025年国庆刚过,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还在被一波又一波人围着拍照。但他脸上早就没了当初卖6块钱鸡排时的轻松劲儿,甚至对着镜头无奈地说“把人按在墙...
2025-10-10 0
提到潘长江,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春晚上那个带来无数欢笑的小个子喜剧人,可最近这些年关于他的传言却越来越多。又是说他有4个老婆,又是说全家早就移民国外,...
2025-10-10 0
面对中国统一大势,美国一边渲染"渡轮威胁",一边强索台积电芯片产能。当"护台"变"弃台",这场博弈终局将如何改写两岸与世界的未来?最近,《华尔街日报》...
2025-10-10 0
台风来袭时,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的天空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暴雨如注,狂风裹挟着咸涩的海水味扑面而来。原本热闹的村头水果店前,游客早已作鸟兽散,只剩下一把...
2025-10-10 0
车厢里一股泡面味儿。康师傅红烧牛肉,老坛酸菜,还有点不伦不类的番茄鸡蛋。几种味道混在一起,再裹上空调吹出来的、略带沉闷的循环风,形成一种高铁特有的味觉...
2025-10-10 0
1989年的夏天,黏糊糊的,像一块化了一半的麦芽糖。厂里分的宿舍楼,红砖墙,水泥地,走廊尽头是水声哗哗的公共厕所。我叫李卫东,二十二岁,在红星机械厂当...
2025-10-10 1
“骑了仨月,裤子直接小两码,却一口没饿着。 ”——昨晚刷到这条朋友圈,配图是楼下共享单车,定位北京通州。 底下点赞炸了锅,全是“求链接”“求秘籍”...
2025-10-10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