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甘肃这所大学,自愿从大学降为学院,却“因祸得福”成功升为本科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11日 00:37 2 admin

兰州文理学院的故事是一个充满着挑战与选择的过程,从名字上的变化到背后所思考的一番战略举措,这所学校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高度。

甘肃这所大学,自愿从大学降为学院,却“因祸得福”成功升为本科

兰州文理学院前身叫甘肃联合大学,一听这名字,很多人的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高校里的大学这个称号,而不是寻常的学院。大学往往意味着学校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办学层次等方面受到更广泛的认同。所以,一般情况下高校都会努力发展成大学,在2006年甘肃联合大学作出一个不寻常的选择,主动将学校的校名更改为“兰州文理学院”,自愿地放弃了大学的头衔。之前,尽管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但这也反映出了学科发展以及学校资源配置的分散混乱。

学校名称改变之后引起热议,人们认为从大学变为学院有降格之嫌。在中国的高校体系中,“大学”带给人更多的学术威望和期待,而“学院”往往给人一种低一级的感觉,甚至会让人觉得是职业教育或者是某一个单一学科方向。按常理,争取改名为“大学”是很多学校的梦想,兰州文理学院的“降级”,看上去倒像是“逆其道而行”。其实情况远比名字中所传达出的内容要复杂的多。

甘肃这所大学,自愿从大学降为学院,却“因祸得福”成功升为本科

2006年的更名既非校方单方面的举动,也蕴含着一种策略上的重新布局,在当时,“甘肃联合大学”这所办学层次有所提升不久的专科类高校,其实在学科范围散乱、资源利用不集中以及人力与物力无法与学校目标形成有效对应的情况之中存在着。甘肃省紧随国家出台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提倡优化配置资源,学校便开始考虑办学定位的优化。与其守住“大学”之名,却无法在内涵建设上赶上趟儿,不如彰显个性、找准方向。甘肃联合大学意识到这一点后,主动更改为“兰州文理学院”的校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办学层次以及加强内涵质量上。

更改之后的兰州文理学院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得更为具体,集中发展以“文学、艺术、旅游”为核心的三个方向。按照专业细分成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音乐学、舞蹈学等方向来重点投入。专业并非随机选取,而是考虑到了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正以更快的速度向西部发展。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东连西通、南接北达,位置十分重要,文化积淀深厚且交通便捷。学校借助此处的优势,凭借文化和民族特点,在继承和变革中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甘肃这所大学,自愿从大学降为学院,却“因祸得福”成功升为本科

虽然“兰州文理学院”在名字上看似乎有所下降,但从实际上看,这次的变更是学校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学校的一次蜕变。这样并不会损害学校的学术质量,反而能体现出学校的实力更加集中,目前有接近40个本科专业的设立,并包含文、艺、管等学科的发展方向上,正在逐渐转变为综合类及应用型的高校。兰州文理学院还在本科教育之上拓展高层次教育领域,并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满足未来的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

该校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兰州文理学院依托文旅领域的特色,逐渐声名远播,在省内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多次获得了教学成果奖项,在西部地区科研竞争力不断上升。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多元化发展,该学校已经走上了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

甘肃这所大学,自愿从大学降为学院,却“因祸得福”成功升为本科

从一开始的甘肃联合大学到如今慢慢成长起来的兰州文理学院,学校的背后一定有着一种更高维度的智慧吧,发展的道路并不一定是追求一个“大”字或是“全”字,资源向一个点集中、方向明确似乎更加重要。学校给出了明确的定位,一直扎根于自己的优势领域,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特色产业转型供应支撑。这就使得学生获取到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办学的竞争力也得以加强。

兰州文理学院的选择也给其他学校提供了参考,其实一个学校的高度并不是体现在它叫什么高级的名字,而是真正能够给予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质量以及是否能持续发展下去。重新命名或者改变策略的时候,关键并不是学校的名字是不是“高端”,而是这个策略能不能符合学校的内部优势和未来的需求。就是靠着这样一种务实的态度,兰州文理学院走出了这么一条看似绕路的路子,在一片天地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空间,为中国高校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写下了生动的案例。

甘肃这所大学,自愿从大学降为学院,却“因祸得福”成功升为本科

事实表明,在一些时候适当的舍弃能够换回更多的前进空间,就像兰州文理学院那样,并非单纯的称谓变更,它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和展望所做出的抉择。放弃是一种艺术,兰州文理学院用多年的时间证明当初每一步都是值得的。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