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特朗普再次抢占了国际舆论的C位,他通过福克斯新闻放出风声:计划在2026年初访问中国,并“希望与中国达成一份强有力的贸易协议”。不出...
2025-10-23 0
翁帆1976年出生在广东潮州,那时候家里书香气挺浓的,她从小就对学习有股钻劲。1994年考上汕头大学英语系,第二年夏天,学校办华人物理研讨会,她19岁,正好做志愿者接待客人。
杨振宁那年73岁,和妻子杜致礼从美国过来讲学。翁帆负责安排行程啥的,两人就这样头一回碰面。杨振宁讲课时那股严谨劲,给翁帆留下挺深印象,她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就觉得这位老先生不光学问大,人也谦和。
从那以后,翁帆转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念书,杨振宁夫妇回国开会时,她偶尔还帮忙接待。俩人没啥私交,就通过书信聊学术。杨振宁寄些论文摘要,翁帆回点阅读心得,慢慢地,信里头就多出生活小事。
翁帆大学毕业后去中山大学读硕士,杨振宁的信总鼓励她多看书、多思考。2000年左右,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座,翁帆从广州赶过去听,回来后信写得更勤了。杜致礼身体还行,三个人间或有书信来往,翁帆也从杜致礼那学到些做人道理。
转眼2003年10月,杜致礼在美国石溪大学病逝,杨振宁一下子空落落的。翁帆听到消息,赶紧写信安慰,杨振宁回信时,字里行间透着孤单。俩人通信频率高起来,杨振宁分享些物理新进展,翁帆谈谈翻译心得。
翁帆那时候刚结束一段短暂婚姻,心情低落,杨振宁用自己经历开导她,说婚姻挫折正常,关键看怎么往前走。2004年2月,杨振宁从香港打电话,邀翁帆去中文大学聊聊。她去了,两人见面后,杨振宁觉得这姑娘懂他,渐渐依赖这份陪伴。之后几个月,杨振宁常打电话,翁帆也觉得这位长辈不光是老师,还是知心人。
就这样,感情水到渠成。2004年12月24日,圣诞前一天,俩人在汕头民政局登记结婚,杨振宁82岁,翁帆28岁。外界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忘年恋,有人猜是利益交换,但俩人没理会那些闲话。
2005年2月7日,北京饭店办了简单婚礼,杨振宁的三个子女都来了,没啥隔阂。翁帆进门后,主动学着前妻家人的菜谱,给杨振宁做广东菜,杨家子女后来都挺感激她这份心意。杨振宁自己说,翁帆是上天最后一份礼物,这段婚姻让他生命延长了。翁帆呢,从一开始就把杨振宁当丈夫、当长辈、当导师,尊重这份感情,没想过别的。
婚后生活挺平淡,杨振宁重返清华大学教书,翁帆陪着整理讲义,帮着翻译文件。她本是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收入不低,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理家务。杨振宁爱早睡,她就调整作息,确保屋里安静。俩人一起锻炼,杨振宁散步时她扶着,讨论物理时她记笔记。外界那些质疑,时间长了就淡了,事实证明,这段婚姻靠的是相互理解。
结婚这些年,翁帆对杨振宁的照顾,那叫一个细致入微,说是无微不至也不夸张。她自己说过,为了丈夫的身体,这16年来一直早睡早起。这话听着简单,搁谁身上试试?
杨振宁年纪大,睡眠浅,她就从凌晨三点开始忙活,先打理家务,再准备早餐,确保他一醒来就有热腾腾的饭菜。她婚前爱熬夜看书翻译,婚后硬是改了,全为了让杨振宁睡得踏实。这样的坚持,不是嘴上说说,16年如一日,换谁不佩服?
翁帆放弃了不少高薪翻译活,收入都用来补贴家用,买菜挑清淡的,煮汤煲粥讲究营养。杨振宁2010年那会儿生病住院,她守在床边,喂药换水,一丝不苟。杨家三个子女远在美国,翁帆就把这份责任扛起来,杨振宁的孙子辈也亲近她。
杨振宁出院后,她每天监督他锻炼,量血压记体重,菜单上清蒸鱼、燕麦粥居多,避免油腻。疫情那几年,她出门买菜戴口罩,回家消毒,煮面条时加蛋花,哄他多吃点。这样的小细节,堆积起来,就是对健康的守护。
杨振宁身体硬朗,活到103岁,跟翁帆的照顾脱不了干系。他自己承认,这段婚姻延长了寿命。翁帆不光管吃住,还管精神生活,两人一起读书,杨振宁讲量子力学,她听懂了就问,不懂就记下来慢慢琢磨。
杨振宁写回忆录,她帮校对,标注脚注。出席学术会,杨振宁发言她递话筒,回程飞机上她盖毯子。这样的陪伴,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
杨振宁晚年,翁帆一直陪着,从95岁生日到100岁寿辰,再到103岁那年走,俩人携手21年,没啥大风大浪。2012年杨振宁95岁,清华园小聚会,翁帆准备茶点,切蛋糕分食。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入中国籍,翁帆递文件见证。
2017年国际会议,她推轮椅过安检,杨振宁发言她递水。2020年疫情封园,她调试视频设备,杨振宁线上讲座照常。2022年9月22日100岁生日,庆典简朴,她端寿桃,杨振宁吹蜡烛。2023年物理大会,杨振宁上台她扶台阶。这样的年头,一天一天过,翁帆的早起习惯没断,闹钟准时响,厨房忙活不停。
杨振宁为中国科技出力到最后,推动中美物理合作,翁帆翻译文件,整理资料。他在北京医院检查,她陪诊,候诊室叠杂志。2025年上半年,两人还走访高校,杨振宁讲课她开车导航。10月18日,杨振宁在北京医院因病逝世,享年103岁。
翁帆守到最后,握手不放。葬礼后,她写悼文,说杨先生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离世时一定欣慰。杨振宁生前说,翁帆是知音,上帝的礼物,这话不假。
逝世后,翁帆没急着改嫁,杨振宁早说过支持,她却说不会。日子还得过,她继续翻译物理书,偶尔回潮州看母亲,带家乡茶叶回北京。清华“归根居”里,钟摆还摆着,书架上论文没动。
翁帆的生活圈小,陪母亲聊天,见老同学,挺平静。杨家子女感激她21年付出,没隔阂。这样的结局,挺圆满的,杨振宁一生贡献物理,晚年有伴,翁帆也从中学到一辈子智慧。
相关文章
2025年10月,特朗普再次抢占了国际舆论的C位,他通过福克斯新闻放出风声:计划在2026年初访问中国,并“希望与中国达成一份强有力的贸易协议”。不出...
2025-10-23 0
美澳签完稀土合作协议后,特朗普的新闻照片里,笑得像个大赢家。可身为盟友的欧盟,却有些懵了,因为它们发现自己好像被抛下、被卖了。于是,布鲁塞尔迅速拨通北...
2025-10-23 2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签署85亿美元稀土合作协议时,一场改变全球产业格局的暗战已悄然展开。这场被美方高调宣传为"突破中国稀土垄...
2025-10-23 2
AI视频圈这俩礼拜是真热闹,刚等大家消化完ViduQ2图生视频的新鲜感,Vidu转头就又扔出大动作,一出手就是三张王牌,这更新速度,连我这种天天盯行业...
2025-10-23 2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硬政策再次遭遇现实的重击。面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层危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分别与中国国务...
2025-10-23 5
杨振宁先生的家庭观念,深刻地烙印着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与人生智慧。 他从未将子女视为自己学术生命的延伸,而是坚信每个孩子都应是独立的星辰,而非父母的影子。...
2025-10-23 4
初识学术结良缘翁帆1976年出生在广东潮州,那时候家里书香气挺浓的,她从小就对学习有股钻劲。1994年考上汕头大学英语系,第二年夏天,学校办华人物理研...
2025-10-23 4
中国突然宣布驻 WTO 代表换将的消息。这一关键人事调整策略,对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来说灵活且果断。对仍怀揣单边谈判幻想的特朗普而言,想靠旧套路拿捏谈判...
2025-10-23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