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电子搬家”,哪里才是心灵故乡?| 睡前聊一会儿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01日 11:36 2 admin
“电子搬家”,哪里才是心灵故乡?|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搬过家的朋友们都知道,地段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工作和生活的便利,还要看看邻居和周围的环境。当精心养成的社交媒体小号被同事发现,隐藏的“电子住宅”被熟人造访,有的人会急忙备份内容、更换社交平台,默默来一次“电子搬家”。“电子搬家”所为何事?学“孟母三迁”、搬迁腾挪,哪里才是年轻人的心灵故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开门见山。现实中搬家可能是为了离工作地点更近,“电子搬家”通常是为了离熟人社会更远。微信账号里的工作好友越多,发朋友圈的次数也会更少。与其为了标签分组煞费苦心、担心晒生活美景被怀疑“不务正业”,不如搬到其他社交平台畅所欲言、和网上邻居分享小众爱好。当精心编辑的内容有了点赞好评,既得到同好的花式夸夸、又能学到新知识,年轻人很难不感叹一句:“这个‘家’,搬得真值!”

搬家前要先看房,网友们也给各种社交平台“贴了标签”:住进微博开小号,能当碎碎念的“吐槽大王”;跑到B站看弹幕,能结识无数的“学习搭子”。白天刷着抖音快手的短视频跟着笑,晚上跟着网易云音乐“emo一下”准备哭……不同“地段”各有特色,网上邻居们的个性更是五花八门。热衷“电子搬家”的年轻人,不仅为了每天都能看到新鲜事,更希望能跳出在熟人关系中的单一人设,让多元的自我能够各得其所。

小朋友们才做选择,“大网友们”可能全都要。现实中搬家可能要精打细算房租房贷,一个人“电子搬家”则可以坐拥无数房产。不用担心“房本”上写谁的名,系统默认的头像和昵称让人省心又安心。更多的网上居所,意味着能有更多邻居同频共振,当然也可能会有更多不速之客登门拜访。一旦邂逅不想见的熟人,也只能关闭主页、“暂停营业”。

前车之鉴,有网友发帖分享了自己的“管家”经验:对于拥有的20多个社交账号,根据亲疏远近、社交需要、使用频次等分门别类,设置一层层的“电子围栏”。有心相识的人,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一次次叩门,在不同的社交账号中互关互动,方能真正抵近心安居所。也因此,拥有好友社交账号的数量,成了检验关系的一个参照;对没回消息的好友进行“全媒体打扰”,更显“情谊深长”。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现在一个人能有多个社交账号,想要深入了解也快不了多少。社交平台上的频繁迁徙、“狡兔三窟”,让年轻人积极拥抱圈层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深了现实与网络社交的割裂。花在“电子搬家”上的时间越多,投入到线下相约的精力就可能更少。正因此,有年轻人谈起了“老式恋爱”,也有年轻人正“重返日常生活”。家中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乡村社区里需要帮助的街坊邻里,也热切地盼望着年轻人能“常回家看看”,分享大千世界的知识和见闻。

不久前,两位学者关于“附近”的讨论引起关注。或许,线上的知音,不能替代线下的“附近”。面对现实中那个“讨厌的邻居”,不第一时间想着搬走或者无视,而是试着了解和沟通,可能也会发现日常生活的别样意趣。“电子住宅”再多,比不过在大地栖居的诗意;“电子搬家”再好,与亲朋好友相遇相知之处,方是心灵故乡。

这正是:

避开熟人网上跑,电子搬家似觉好。

心灵居所今何在?其实家在旧街角。

大家晚安。

(文丨董泽扬)

图片来源:知著网微信公众号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