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1日 02:36 2 admin

前阵子小米那场发布会,算是彻底翻了车。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直播的时候弹幕里就全是负面评论,没几句好话;发布会一结束,广告文案里那点小瑕疵被无限放大,各大平台都在传;

更别说好多大V,专门做了剖析视频,不光说产品不行,连雷军的沟通方式、平时立的人设都挑着刺批评,最后直接引发了舆论共振,小米股价也跟着遭了重创,跌得挺厉害。

但你要说小米这时候不行了吧,也不对,它的业绩其实稳得很。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就拿手机业务来说,今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手机市场里,小米卖得比去年多不少,主要是国内用户买账;而且之前高端汽车发布后,那股热度还反过来带了带手机销量,家电业务也没掉链子,一直在稳步走。

基本盘没毛病,怎么一场发布会就闹成这样了?

明明业绩没毛病,发布会咋就翻了车?

我一开始也纳闷,后来看了不少行业研究的分析才明白,其实这场发布会内容本身没大问题。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雷军在会上讲了不少真实的研发故事,把小米搞研发的整个过程都还原了,说得又细又生动,这点比好多只敢吹参数的品牌实在多了;

而且从战略层面看,小米现在的研发进化方向、怎么培养人才、还有聚焦底层芯片的计划,都讲得很清楚,跟五年前比,公司确实不一样了,明显有了质变;再说态度,也挺客观谦卑的,没说过什么故意挑事、引战的话。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我觉得核心是小米没看准现在的宏观环境。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现在的社会跟十年前小米刚起来的时候,早变了天。

十年前追小米的那群米粉,现在都三十到四十岁了,成了社会的主力军,也是说话有分量的消费者。

但这群人刚好赶上了房价下跌,好多人都是高位买的房,资产负债压力特别大;而且职场内卷也厉害,他们又是职场里最累的一批人,平时压力就大,买东西的时候对“极致体验”的要求自然更高,一点不满意就容易吐槽。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更别说现在00后也开始掌握话语权了,这群人跟小米之前的用户群不一样,小米还没真正走进他们心里。

以前是品牌单向输出内容,用户听着就行,现在短视频时代,都是双向交互,你还像以前那样搞“大场面布道”,自然就站在了被挑战的位置上。

再加上现在的大V,好多都是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更在乎能不能张扬自己的话语权、能不能被追捧,对内容的专业性、真相的追求,没上一代媒体人那么实在。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而且他们之间竞争也激烈,“出格”批判反而成了吸引流量的办法,几个人一起盯着小米挑毛病,那股力量,别说小米的公关扛不住,就算雷军个人号召力再强,也顶不住这种“舆论共振”。

这种情况其实不是小米独有的,我觉得可以叫“品牌成就悬崖”,就是品牌本来走得好好的,可社会环境、用户想法一发生大变化,以前依赖的老路子就不管用了,像爬到山顶没路了,前面就是悬崖。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这不光是小米的挑战,整个手机行业、科技消费电子行业,都得面对这个问题。

想不翻车?品牌得从“亲民”变“专业保守”

那现在品牌该怎么避免像小米这样的舆情风险?我琢磨着,首先得搞懂现在短视频舆论的本质。

现在平台的推荐算法,就喜欢推那些容易引发对立的内容,越有争议、越能让大家吵起来的话题,给的流量越多,流量一多又会引来更多人对立,说白了就是靠“话题炒作”涨流量,这短期内估计改不了,所以品牌最好别往这些话题上凑,离得越远越好。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本来想,品牌不就该跟用户亲近点吗?但后来发现,现在的舆论场里,品牌其实是弱势群体。

以前品牌还能靠讲品牌故事影响消费者,现在能做到没负面新闻,就已经是不错的品牌了。

所以在这个敏感时期,企业尽量别掺和到话题里,最好能成为一个“没负面附着力”的品牌,不然一旦被关注、被带了话题,很容易被反噬。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得靠“科技领导力”站稳脚。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现在大家对科技革命都有点焦虑,所以讲点前沿科技趋势、说点科技向善的事,反而不容易被挑刺。

像华为那样,把思想领导力和科技领导力做起来,就有了自己的舆论基本盘;OPPO更直接,干脆不沾任何话题,反而没什么负面;vivo的“听劝”标签也挺好,用户提意见就听、就改,直接化解了不少冲突。

苹果的做法也值得参考,虽然不能盲目学,但它那两点确实厉害。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一是很少掺和行业纷争,时间长了,果粉都有了一种不受舆论影响的性格,就算外面吵得厉害,也不影响苹果的销量,相当于有了“自愈机制”;

二是特别重视科技领导力,不管是乔布斯还是库克,出来讲话都只讲技术创新,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感情牌。

所以我觉得,传统品牌得从以前的“亲民化沟通”“直播快节奏沟通”,转成“专业化沟通”,最好能在品牌和舆论之间建个缓冲区,找些能背书的力量帮忙,内容也做得更有质感,少点话题性。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对小米来说,短期可以少让雷军个人出面,多让研发团队、专业KOL出来说话;长期还是得聚焦芯片、汽车这些硬核科技,定期发点研发进展,用专业内容代替情感叙事,慢慢建立科技领导力的认知。

小米这事儿不是个案,而是给整个行业敲了警钟。

同行别光看小米的笑话,反而该从这事里看到现在公众沟通的风险,别故意搞品牌间的摩擦,不然最后大家的品牌都得受影响。

小米发布会翻车?业绩好但舆情危机,科技品牌为何要“专业保守”

现在科技消费电子行业正处在转型期,“品牌成就悬崖”是挑战也是机会,只有看懂环境变化、少踩舆论的坑,才能走得更稳。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