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10月25日,就要喜从天降,属相狗,灵感随手来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6日 06:37 3 admin

一个年轻人刚刚走出地铁站的时候,才意识到这已经是他连续失业的第126天。寒风像刀一样划过他的脸,他把自己裹紧了一点,但依旧感觉寒意直窜骨头深处。手机响了,是好友发来的一条链接,“属狗运势,今天你的幸运指数发布了”。他犹豫了一下,点进去看了:“今天是回归自我的一天,放下负担,理清自己的价值,将让你迈向新的突破。”他合上手机,心里嘀咕着:这些话,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10月25日,就要喜从天降,属相狗,灵感随手来

有趣的是,这种对简短运势预言的信赖和吐槽,并不是个例。我们日复一日地被“今日宜忌”“星座性格”充斥着社交媒体,甚至小时候爸妈教导我们说属某个生肖不能和另一个生肖结婚,这些文化中的潜台词是:“一切都已经写好了,顺势而为是聪明的选择。”有人乐于接受,因为这些看似简单、寻常的解释能提供一个行事准则,尤其是在人茫然无措的当下。但,真的有用吗?

回头看看,人们对于“运势”这件事其实早有纠结。早在清朝时期,生肖运势就被大肆传扬,各种乡间流传的口诀、术语,帮助普通人面对难以控制的生老病死,尤其是在乱世之中,玄学甚至胜过科学。而时代推移到现代,玄学依然顽强地生存着。代表性人物像香港玄学大师麦玲玲,近几十年依靠生肖运程书籍赚的金银满钵,但她一边解读星象,一边却又坦言,“运势不定,心态为先”。这种口风微妙的转变,其实暗含了玄学产业的变化——要把看似虚妄的部分“科学化”,让这些建议更显得“有理有据”,至少让人会信。

转型不易,但有其市场道理。一个显而易见的背景是,我们正活在一个焦虑仍然居高不下的时代。尤其是年轻人,不论是面对贫富差距、工作的剧烈竞争,还是人际关系的破碎和重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得这么糟”的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棘手得多。运势和心理暗示,至少提供某种出口。2023年时腾讯做过一次数据研究,发现生肖运势内容阅读量居高不下,日均流量就能突破上亿,尤以20到35岁之间的青年为主力,这充分说明了它仍然在大范围服务着现代人的某种渴求。

但我们的内心需求,真的是点击一个星座运程、一个运势分析就能终结的吗?心理学层面的回答往往更尖锐。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揭示,“依赖外部趋势只是一种舒缓术,却无法替代行动的力量”。心理学家提到的积极干预措施,与那些动不动建议“今天多喝热水”“勿轻举妄动”的“即时运势”截然不同。它让人们主动参与,通过锻炼变数中可控的那部分——自己的心境、压力与认知,这才能真正从混乱中走出去。而不是停在玄学预言和一句宿命论的劝解里原地踏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也并非需要嘲笑那些抱紧运势求安慰的年轻人,或者想着自己“比他们高端”。去年大火的“社恐青年自救指南”,不也有同样的核心吗?那时候的讨论热度可一点也不比玄学低,有人分享减淡焦虑的每一件小事,和星象学建议的方向简直如出一辙。比如,找到自己熟悉的环境,选择温柔缓慢的音乐,时不时给自己停顿喘口气。两者逻辑上错位本质,其实是一回事的不同表述,只不过一个包裹在现代心理学的包装里,另一个披着文化传统、玄妙虚妄的华丽外衣。

也许我们对这些“非科学”的运势内容最应该保持的态度,并非完全否定,或简单推崇,而是怀抱“谁会需要一个心灵滤镜”这样的视角重新审视。如果运势报告只停留在做出一个模棱两可的预设,等待你心甘情愿去被它验证,那它作用难免显得有限。相反,当现实的负荷实在过多、不知所措时,它能否成为一时的借口,让人先活下去?这个问题像是李松蔚的某个访谈写道的,“如今的年轻人,或许并不是在逃避责任,而只是暂时需要一张通向下一步的船票,哪怕那张船票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去兑现。”

所以回到那个地铁站口的年轻人。他读了那段运势分析后,盯着屏幕愣了很久。地铁站外是夜色中灯火通明的写字楼,他站了会儿,突然想起一个几周前联系了他的朋友,说可以帮忙转介绍个设计工作。这个朋友,简历平平,却总是遇到好机会——有人说她旺夫,也有人觉得是她自己够旺。当时他还觉得,运气大概也是一种潜意识的力量吧,能看见所有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愿意行动起来。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