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7日 12:39 3 cc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当 6.7 万条生命永远停在加沙的废墟里,当 92% 的房屋变成断壁残垣,当以色列军队一边宣布 “部分撤出加沙部分区域”,一边放出 “必要时将再次发起大规模行动” 的狠话,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扎心的问题。

这场持续一年多的苦难,真的像西方主流声音说的那样,是因为巴勒斯坦人 “不肯放下危险幻想” 才无法结束吗?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那些被称作 “不切实际” 的诉求,希望以色列的占领终会停止、流离失所的家人能回到故土、后代不用再在封锁中长大,到底是和平的阻碍,还是一个民族对 “活着有尊严” 的最低渴望?

在加沙汗尤尼斯的难民营里,12 岁的莱拉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搬离临时住处。

前一天夜里,相邻的棚屋被炮弹碎片击穿,她抱着唯一的布偶蜷缩在墙角,直到天亮才敢起身拍掉身上的灰尘。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她的童年里没有游乐园,没有完整的课本,只有拥挤的帐篷、每天两小时的限时供水,以及偶尔从远处传来的、让人心慌的爆炸声。

去年 10 月以来,这样的日子成了加沙人的日常,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袭击,已经带走了 67074 人的生命。

其中至少 2 万名是和莱拉一样的孩子,还有 168716 人在轰炸中受伤,多数人落下了永久性伤残,再也无法像从前一样奔跑、上学。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莱拉曾经的家在加沙城的老街区,那是一栋两层小楼,院子里种着她妈妈喜欢的茉莉,可现在,那里只剩下一堆断砖碎瓦,和她再也找不回的玩具车。

这样的场景在加沙随处可见:92% 的房屋被炸毁,90% 的学校成了废墟,连孩子们上课的临时帐篷,都要时刻担心会不会被波及。

更让人绝望的是医疗系统的崩溃,654 家医院和诊所里,大部分已经无法运转,1700 名医务人员在袭击中殉职,剩下的人只能在没有足够麻醉、没有充足药品的情况下硬扛。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有位幸存的医生在采访里说,现在连给孕妇接生都要躲在地下室,很多孩子刚生下来,看到的不是温暖的产房,而是布满灰尘的防空洞,甚至连一块干净的包裹布都找不到。

269 名记者为了记录真相倒下了,他们原本想让世界看到加沙的苦难,却没能等到和平的消息。

可就是这样一群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却被西方不少媒体和政治演说贴上了 “固执于幻想” 的标签。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他们说,巴勒斯坦人要是不放弃 “以色列的存在只是暂时的”“回归权终将实现” 这些想法,和平就永远来不了。

这话听着逻辑通顺,却故意绕开了最核心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巴勒斯坦人面对的不是 “要不要接受现实”,而是 “被强加的现实太残酷”。

1948 年以来,数百万巴人流离失所,他们不是活在 “神话” 里,而是真真切切地住在黎巴嫩、约旦和加沙的难民营里,每天承受着无国籍的尴尬、行动被封锁的无奈。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有人为了证明巴勒斯坦人 “该妥协”,总拿二战后的欧洲举例,说当年被逐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人,不也放弃了返乡诉求吗?

可这种类比,根本经不起细想,欧洲能稳定下来,不只是因为德裔 “接受了现实”,更因为那场战争结束后,暴力真的停了,各国承认了彼此的主权,德国也放弃了过去的征服野心,那些被迁移的德裔,至少有德国作为后盾,能得到安置和补偿。

可巴勒斯坦人呢?他们没等到暴力的终结,没等到自己的主权被承认,甚至没等到 “不被随意轰炸” 的基本安全。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以色列一边要求巴人 “务实”,一边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建了约 160 个定居点,安置了 70 万犹太居民,这些定居点在国际法上明明白白被认定为非法,联合国一次次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占领土,却从来没被真正执行。

近年还有以色列部长公开宣称 “要吞并加沙”,甚至默许定居者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行为,这样的 “现实”,让巴人怎么 “接受”?

更讽刺的是,这套 “要接受现实” 的要求,从来只针对巴勒斯坦人,却对以色列的 “不现实” 视而不见。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没人要求以色列接受 “定居点非法” 的现实,没人要求它接受 “联合国决议必须遵守” 的现实,更没人要求它接受 “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在无限期的轰炸和封锁中保持沉默” 的现实。

相反,所有的 “适应压力” 都压在了被占领者身上:巴人要忘记被夺走的家园,要接受家人被囚禁的痛苦,甚至要从集体记忆里删掉 “灾难日”(Nakba)。

1948 年那场让数十万巴人流离失所的悲剧,2009年被以色列教育部从教科书里彻底剔除。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可以色列自己呢?它反复强调犹太历史中的创伤绝不能被遗忘,这本身没错,可为什么到了巴勒斯坦人这里,纪念自己的苦难就成了 “危险”?

这种双重标准背后,是刻在骨子里的殖民逻辑:占领者可以随意定义 “现实”,被占领者只能被动接受。

截至 2024 年 12 月,以色列关押着近万名巴勒斯坦政治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和女性,约 35% 的人连正式审判都没经历过,就被关进了监狱。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从 1967 年到现在,已有约 100 万巴勒斯坦人经历过监禁,相当于总人口的 20%,也就是说,每五个巴人里,就有一个曾身陷囹圄。

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有孩子在放学路上被带走,有母亲因为抗议定居点扩建被关押,他们没做错什么,只是生在了这片被占领的土地上。

这种以 “安全” 为名的大规模囚禁,早已成了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人的手段,一代又一代,让巴人连 “记住历史” 都成了奢侈。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有人说,巴勒斯坦人 “太固执”,要是愿意放弃回归权,愿意接受以色列的定居点,和平早就来了。

可这种说法,就像让被抢了东西的人 “别再找了”,还要感谢抢劫者 “留下了一点空间”。

那些遍布巴勒斯坦的检查站、高达数米的隔离墙、只对犹太人开放的道路、不承认巴人身份的军事法庭,哪一个不是在制造 “种族隔离” 的羞辱?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要求巴人在这样的环境里 “妥协”,不是在推动和平,而是在把 “不平等” 包装成 “务实”,让残酷的压迫继续下去。

其实和平从来不需要巴勒斯坦人 “放弃历史”,而是需要一个能让他们 “在当下活得有尊严” 的体系:终结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军事占领,让莱拉这样的孩子不用再在难民营里长大。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巴人和犹太人一样,能自由地选择生活的地方,不用再被检查站拦住去路。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承认两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拥有家园的权利、共享这片土地安全的权利。这不是什么 “幻想”,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诉求。

当以军的 “撤退” 伴随着 “还会回来” 的狠话,当加沙的废墟上还没来得及清理完瓦砾,又传来新的爆炸声,我们该明白:真正的悲剧,不是巴勒斯坦人不肯忘记过去,而是他们每一天都还在经历过去的痛苦。

那些说巴人 “沉溺幻想” 的人,从来没站在难民营的帐篷里,没见过孩子眼里的恐惧,没体会过有家不能回的绝望。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如果有一天,莱拉能回到重建后的家里,院子里的茉莉重新开花,她能背着书包去完整的学校上课,不用再担心炮弹和封锁。

如果有一天,巴勒斯坦人不用再在隔离墙下低头,不用再为了喝一口干净水排队几小时,不用再害怕亲人突然被带走。

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92%房屋被毁!以军一边撤退一边放狠话

那时候,不用别人说,和平自然会来,而在此之前,所谓的 “放下幻想”,不过是对苦难的漠视,对压迫的纵容。

巴勒斯坦人的 “固执”,从来不是和平的阻碍,而是他们在黑暗里,对尊严和希望最后的坚守。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