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21日从昆明市公安局获悉网传的这则“警情通报”系谣言↓↓真实情况如下7月21日,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就该起交通事故作出通报:20日13时1...
2025-07-23 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03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让全体中国人都热血沸腾的日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周围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期待。
这一天,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即将搭载着杨利伟飞向浩瀚太空,开启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当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划破苍穹,而飞船里坐着的,正是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那一刻,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全世界也记住了这个中国航天员的名字。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钟,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地球,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一朝成真,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此后,“航天英雄”“中华飞天第一人”等荣誉称号和奖章,便是对他这次伟大太空之旅的高度赞誉。
在杨利伟备受瞩目的背后,有一个女人一直默默地付出和支持,她就是杨利伟的夫人张玉梅,很多人可能对张玉梅不太了解。
但她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倾听,正是因为有她在背后撑起家庭的一片天,杨利伟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逐梦太空。
1965年,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绥中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家教很严,小时候的杨利伟性格有点内向。
那时候,大家的娱乐活动不多,杨利伟最爱看露天电影,像《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这些革命故事片,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特别崇拜里面的英雄人物。
杨利伟读书很用功,小学毕业就凭借优异成绩考进了县重点中学的尖子班,还多次在全县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
1983年,他读高三时,空军来招飞行员,从小就有军人梦的杨利伟,第一个跑去报名,经过层层严格选拔、考察、体检和面测,18岁的他顺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学员,开启了他的飞行生涯。
在飞行学院学习期间,杨利伟成绩优异,每个科目都是第一个完成独自驾驶飞机的任务,1987年毕业后,他成为空军某师的一名强击机飞行员。
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很快就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又改飞歼击机,在空军部队的十年间,他飞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华北到西北,再到西南,万里蓝天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后来经人介绍,杨利伟与妻子张玉梅相识了,张玉梅是个地地道道的绥中姑娘,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在小庄子乡中学当老师,她性格温柔,模样清秀。
杨利伟当时是已经是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浑身散发着军人的英气。
两人初次见面,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张玉梅欣赏杨利伟的坚毅和担当,杨利伟也被张玉梅的温柔美丽所吸引,而杨利伟的母亲,在见到张玉梅的第一眼,就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姑娘,觉得她是个能和儿子踏实过日子的人。
就这样,在家人的祝福和支持下,1990年,杨利伟和张玉梅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婚后,张玉梅便开启了随军生活,杨利伟的工作性质特殊,经常需要调动,他们就像迁徙的候鸟,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从西安到四川,再到北京,每一次搬家,对张玉梅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杨利伟飞行训练的日子,张玉梅的心总是悬着,慢慢的,她会根据天气的能见度来判断能否飞行,要是天气不好,她就更加担心。
她的耳朵也变得异常灵敏,能捕捉空中飞机的鸣响,那声音在她听来,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因为那意味着杨利伟一切安好,要是飞机的声音迟迟没有传来,她就会坐立不安。
1996年,中国开始选拔第一批航天员,这是一个改变杨利伟人生轨迹的重大机遇,得知消息后,杨利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要知道,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极其严苛,简直是万里挑一,从身体素质到心理素质,从专业技能到知识储备,每一项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初检合格后,他马不停蹄地分别前往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堪称“过五关斩六将”,其严格程度超乎想象,在医学临床检查阶段。
医生们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进行细致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健康隐患,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异常苛刻,仿佛是一场对人类身体极限的残酷挑战。
几个月下来,从1500多名飞行员中选出800人,接着又筛选出60人进入复选,最后只剩下14人,杨利伟便是其中之一,这14人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他们将接受前所未有的严苛训练,挑战身体和心理的极限。
在训练中,超重耐力训练是一道难关,航天员要坐在离心机里,随着离心机高速旋转,身体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脸部肌肉会被拉扯变形,眼泪不受控制地流出来。
当压力达到8倍重力时,杨利伟感觉自己像被一座大山压着,呼吸都变得困难,但他始终紧咬牙关,没有按下手中的报警器,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还有低压缺氧训练,在相当于5000米到10000米高空的低压舱里,杨利伟要完成各种复杂操作,同时还要忍受头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除了身体上的训练,理论知识学习也很重要,杨利伟要学习航天技术、空间科学、天文学、宇宙航行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这些知识既深奥又复杂,很多内容比大学课程还要难,但杨利伟凭借着超强的毅力和学习能力,不仅掌握了这些知识,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张玉梅,在背后默默地承受着家里的一切,她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关心杨利伟的生活起居。
每次杨利伟训练回来,她都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让他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看着杨利伟疲惫的身影,她心疼不已,但她知道,这是杨利伟的梦想,她必须全力支持。
2001年,命运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张玉梅被查出患有慢性肾炎晚期,这个消息让杨利伟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纠结之中,一边是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航天事业,一边是患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然而,张玉梅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强,她告诉你放心去追求你的梦想,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
在治疗期间,她积极配合医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每次杨利伟去训练,她都会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微笑着送他出门。
2003年,经过五年的艰苦训练,杨利伟的各项能力都达到了顶尖水平,在所有航天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首选,张玉梅既为丈夫感到骄傲,又为他的安危担忧。
2003年10月15日,清晨5点20分,出征仪式在问天阁举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首飞梯队的3名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
杨利伟身着银灰色太空服,身姿挺拔,他坚定地表示,一定会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5点30分,杨利伟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
随后,他稳步进入飞船返回舱,坐到了特制座椅上,此时距离火箭升空还有2小时45分钟,在起飞前的这段时间里,杨利伟在舱内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准备,完成了100多个动作,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屏幕显示,他的生理参数一切正常。
9点整,随着“点火”指令的下达,火箭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尾焰,急速飞向太空,仅仅10分钟左右,飞船就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为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那个历史性的时刻终于来临,张玉梅和家人一起在指挥大厅里,紧张地注视着大屏幕,当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她的心跳陡然加快,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
在杨利伟执行任务的21小时23分钟里,张玉梅一刻也没有合眼,她的眼睛始终盯着大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听到杨利伟在太空中传来的声音时,她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那一刻,她心中的担忧和牵挂终于化作了喜悦和自豪。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元,而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航天史上。
如今,杨利伟和张玉梅都在北京航天城里工作,杨利伟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依旧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出谋划策,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经常参与各种航天项目的研讨和决策,为新一代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提供宝贵的经验。
张玉梅则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担任资料员,这些资料对于航天研究和航天员的训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她的每一份努力也都在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资料
新京报——飞天圆梦的背后:中国载人航天从立项到成功花了数十年2025-04-24 20:53
中国科学院——宁静小镇“飞”出华夏英雄--探访杨利伟成长历程(图)2003-10-16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选择杨利伟2003-10-29 15:40
相关文章
记者7月21日从昆明市公安局获悉网传的这则“警情通报”系谣言↓↓真实情况如下7月21日,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就该起交通事故作出通报:20日13时1...
2025-07-23 2
火车到站,男友直接下车任由我睡过站,我:既然过站了那就别见了,已完结。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已完结,请放心观看!旅途中,我和许泽冷战...
2025-07-23 2
一、基本养老金:社保“保底”钱,退休后每月到账 (一)领取条件 - 缴费年限:累计缴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 年龄要求:男60岁、女干部55岁、...
2025-07-23 4
嘉兴至北京,K1126次列车途经站介绍,来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一、地理位置 K1126次列车,是连接江南水乡嘉兴与首都北京的一条重要普速列车线路。这趟...
2025-07-23 5
南海的波涛之下,菲律宾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军方信誓旦旦的“独立自主”承诺,一边是退役将领对“乌克兰化”命运的尖锐警告。总统马科斯能否摆脱大国博...
2025-07-23 4
文/大壮实验室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2003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让全体中国人都热血沸腾的日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周围的...
2025-07-23 6
7月19日晚,北京工人体育场62291名观众现场观赛。北京国安1∶3不敌上海申花,图为申花老将吴曦(左一)庆祝进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重拳...
2025-07-23 4
河北省最新数据 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665 元 202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5610 元202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2025-07-22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