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探秘精绝国,沙漠“东方庞贝”藏千年国宝与消失之谜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13日 20:42 2 admin

探秘精绝国,沙漠中的东方庞贝

想进尼雅遗址可没那么容易,从新疆和田民丰县的红旗村出发,连条正经公路都没有,我听说得靠一个叫开赛尔的大叔带路,这位58岁的文保员守了尼雅30年。

最早时候骑骆驼巡护,来回得10天,那天我们开着四驱车,刚出村就陷进沙子里两次,后来穿过胡杨林、戈壁滩,车晃得跟在海浪里坐船似的。

要不是开赛尔记着每一处路障,怕是连遗址的边都摸不着。

探秘精绝国,沙漠“东方庞贝”藏千年国宝与消失之谜

进尼雅,沙漠里的难行路

路上开赛尔指给我们看一个木头棚子,说那是400年前的羊圈,我凑近瞅了瞅,木头虽然裂了缝,但还能看出当年的架子,极端干燥的沙漠倒是帮了大忙,不然这些木头早成灰了。

本来想感慨两句“岁月不饶人”,但后来发现,比起这些木头,沙漠里的路才更让人头疼,有时候刚翻过一个沙坑,前面又出现一片软沙地,车轮一压就往下陷。

大概颠了40公里,终于到了尼雅一号葡萄园遗址,盆地里的栅栏还留着半截,葡萄藤的根枯得一碰就碎,我蹲在旁边想,两千年前这儿该是啥样?

探秘精绝国,沙漠“东方庞贝”藏千年国宝与消失之谜

肯定不是现在这光秃秃的样子,不然精绝人吃啥喝啥,再往北边走走,就是尼雅遗址的核心,佛塔,6米来高,圆形的塔身坐在方形基座上,背靠三座小山丘,选址是真讲究。

尼雅里的精绝痕迹

《汉书》里写精绝国,就81个字,说有480户人家,3300多口人,能打仗的500人,按遗址的大小算,180平方公里住这么点人,密度比现在的农村还低。

老实讲,我挺好奇这么个小国,怎么在沙漠里站稳脚跟的?后来看了遗址里的田畦、果园痕迹才明白,他们是靠着尼雅河的水,把沙漠硬是改成了绿洲。

探秘精绝国,沙漠“东方庞贝”藏千年国宝与消失之谜

不过精绝国的名气,最早是被一个英国人带出来的,1901年斯坦因路过尼雅巴扎,听说村民捡到过带古文字的木板,就雇了向导进沙漠。

这一去不要紧,他不仅带走了几百件佉卢文木牍,还确认了尼雅就是精绝国,本来大家对尼雅没多少了解,直到上世纪80年代。

中日联合考古队挖了10年,才找到150多处遗迹,连王廷、王陵都找到了,如此看来,精绝国虽小,却是丝路南道上绕不开的一站。

国宝背后的精绝故事

探秘精绝国,沙漠“东方庞贝”藏千年国宝与消失之谜

1995年那次考古,挖出了件震惊全国的宝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这块织锦是在“精绝王陵”的墓里发现的,旁边还有块绣着“讨南羌”的锦片。

后来专家考证,完整的句子更长,连《汉书》里汉宣帝的诏书都提到过类似的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这块织锦不光是件文物,更像是精绝国和中原联系的证明。

说不定当年中原王朝还征用过精绝国的兵力呢,还有块“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织锦,齐东方教授说它比“五星锦”还重要,因为这布没被剪过,能看出当时织机的规格。

更关键的是“王侯合昏”这四个字,让人猜精绝国可能和汉朝有过和亲,除了这些国宝,精绝国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也挺打动人。

探秘精绝国,沙漠“东方庞贝”藏千年国宝与消失之谜

考古队发现了佉卢文木牍,记载了一个叫萨迦牟云的人,带着妻子逃到龟兹又回来,还打了两场官司,最后靠国王的律法赢了,要不是这些木牍,谁会知道千年前还有这么个机智的普通人?

精绝消失与遗址守护

精绝国最后还是没了,至于为啥消失,大家猜得最多的是缺水,尼雅河断流后,沙漠慢慢吞了绿洲,其实精绝人早有预感,他们连“折树枝罚母牛。

砍树罚马”的规矩都定了,可还是没挡住沙漠化,后来有学者说,4到5世纪塔里木盆地变热变干,加上农业用水太多,水资源根本不够用。

探秘精绝国,沙漠“东方庞贝”藏千年国宝与消失之谜

更何况那时候西域老打仗,精绝国这么小,根本扛不住压力,现在保护尼雅遗址也不容易。

流沙一会儿把遗迹盖住,一会儿又露出来,2019年齐东方教授回去找“精绝王陵”,都没找到,张化杰馆长说,现在就4个兼职文保员,每月2000块补助,连沙漠摩托车的油费都不够。

不过也有让人惊喜的事,2019年有人看到遗址里的枯红柳居然返绿了,说是前两年融水多,我想,这些红柳能活过来,说不定尼雅遗址也能在保护下,一直留存下去。

尼雅被叫做“东方庞贝”,不光是因为它突然消失,更因为它把精绝国的样子完整地留在了沙漠里,从开赛尔带路的艰难,到国宝背后的故事。

探秘精绝国,沙漠“东方庞贝”藏千年国宝与消失之谜

再到遗址守护的不易,每一件事都在告诉我们,这个消失的古国,藏着太多值得探索的秘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保护它,让更多人知道,沙漠里曾经有过这么一个热闹的精绝国。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