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李亚鹏通过微博@一号立井 官宣已办理离婚手续。...
2025-10-14 0
开新能源车的人,多少都有过这些顾虑:冬天续航掉一半、充电要等半小时、担心电池磕碰起火。
现在快充和智能驾驶虽解决了部分问题,但真正能根治这些痛点的,还要看固态电池。
它被业内称为新能源车的 “下一个圣杯”,最近中国技术突破、海外车企扎堆投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固态电池到底好在哪,和现在新能源车用的液态锂电池比,它把电解液换成了固态的,这一下就解决了大问题:
能量密度更高,同样重量的电池能多跑;安全性更强,就算撞了也不容易起火;寿命还长。
之前大家觉得它离量产还远,可今年中国科学家的两个突破,直接把时间表提前了。
黄学杰团队在《自然 - 可持续发展》上发了研究,他们做的软包固态电池充放电循环 300 次后,还能保留七成以上的电量,而且支持 12 分钟充满的快充速度,平时手机充电都要一两小时,这电池充得比手机还快,寿命还长。
再看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团队:他们做的电池特别耐造,反复弯折 2 万次,性能几乎没变化;更关键的是,电池存电能力直接提升了 86%,差不多比原来多存近一倍的电,装在新能源车上当然能跑更远。
最实在的是,这些突破不是实验室里的 “花架子”,而是能往实际用的方向走,现在离咱们真能用上固态电池,已经越来越近了。
海外车企也没闲着,丰田算是最积极的。2021 年就和日本住友金属矿业合作,专门研发固态电池需要的高纯度正极材料。毕竟正极纯度不够,电池性能就不稳定。
丰田计划 2027-2028 年推出首款装固态电池的车,续航能到 1000 公里,充电 10 分钟就能从 10% 充电到 80%。宝马、本田、奔驰也没落后,都在测试固态电池原型车,就怕落在后面。
不过全固态电池量产还得等,车企们没闲着,先把 “半固态电池” 推上了市场 —— 这是过渡阶段的好方案,既比传统锂电池强,又不用等全固态的技术瓶颈突破。
比如上汽名爵的 MG4,已经装了清陶动力的半固态电池,实际能跑 530 公里,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够了。
蜂巢能源更激进,首条 2.3GWh 的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已经建好,2026 年底就能量产,到时候宝马 MINI 的下一代车型就用它。
国轩高科今年 5 月也推出了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做到 300Wh/kg,装在车里续航能超 1000 公里,比不少燃油车一箱油跑得还远。
除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也成了另一个选项。宁德时代今年推出了钠离子电池品牌 “钠新”,它的优势是成本低,还不怕冷 ——零下40℃也能正常充电,适合北方的物流车和储能站。
不过它的能量密度不如固态电池,跑长途还是差点意思,未来更可能和固态电池互补,比如家用车用电态、物流车用钠离子,形成多元电池生态。
半固态电池不是 “临时凑数” 的过渡品,而是针对不同价位车型的 “适配方案”:10-15 万的家用车先用半固态,解决续航焦虑;
20 万以上的高端车再等全固态,追求极致性能。而钠离子电池更适合储能和商用场景,想在乘用车上替代固态电池,难度还很大。
现在的关键是谁能先解决固态电池的成本问题,目前固态电池的材料成本比传统锂电池高,要是能把成本降下来,谁先量产谁就能抢占市场。
中国有技术突破,海外车企有量产计划,接下来 3-5 年就是关键期。等到固态电池大规模装车,新能源车才算真正告别续航、安全、充电这三大痛点,到时候选择新能源车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国际金价持续飙升,一度突破4100美元/盎司关口,最高4179.33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金饰价格应声突破12...
2025-10-14 0
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次商务部回应了两件事,第一是美国指责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第二件事是美方威胁对华加征1...
2025-10-14 0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在核聚变控制领域实现重大进展,成功开发出能够预测和管理托卡马克反应堆等离子体行为的人工智能系统。这项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的研究成...
2025-10-14 0
前言开新能源车的人,多少都有过这些顾虑:冬天续航掉一半、充电要等半小时、担心电池磕碰起火。现在快充和智能驾驶虽解决了部分问题,但真正能根治这些痛点的,...
2025-10-14 2
1、校长独白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生产力?是算力,是资本,还是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许都不是。在一个万物皆可被量化、被计算、被预测的时代,最稀缺的,...
2025-10-14 2
我换牙那阵,外公从田里砍了截糖蔗给我,我卯足劲一咬,“咔嗒”一声,牙齿直接崩掉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省了去医院拔牙的钱,这事儿全靠上考村的糖蔗。也...
2025-10-14 2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从人类将目光投向浩瀚宇宙,太空探索就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如今,随着国际空间站(ISS)2...
2025-10-14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