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参议院又一次为政府拨款法案投票,结果出来让人心凉——50票赞成、43票反对,离通过需要的60票还差7票。这已经是第11次投票...
2025-10-23 1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红海风向观点
始于4月15日的那场战争,以其残暴性、深远影响和严重后果,凸显了一个核心事实:追求民主是苏丹实现政治稳定的唯一关键。这场战争更深刻地揭示,国家军事化与暴政是降临于人民的最大灾难,它已将国家推向崩溃的边缘,将苏丹的命运与未来置于悬崖之上。
尽管当权者倾尽政治与媒体资源宣扬军事化理念,鼓吹“武力至上”的口号,并与前政权进行利益交换以破坏来之不易的民主实验,甚至将拒绝战争的民间力量污名化,但苏丹人民的信念依然坚定:除民主之外,别无他途;除继续前进,别无退路。人民以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抉择,是建立一个能够切实回应“自由、和平与正义”革命口号的政府体系。这场革命已经改变了权力的构成与社会的基本结构,围绕“苏丹应如何治理”这一核心命题,催生了全新的政治与思想认知。“民主”一词主导着和平运动的话语,但同时也引发了严峻的拷问:苏丹是否真的为成熟的民主统治做好了准备?民主转型的条件是否已经齐备?民主文化是否深入人心,抑或结构性的落后依旧是现实的主导?
遗憾的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流于肤浅与幻想,某些政治势力甚至借用民主口号,在既无革命功绩也无选举合法性的情况下,试图攫取权力。
由美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组成的“四国集团”近期发表的声明,为结束战争、实现和平、恢复苏丹的民主文官过渡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框架。然而,在高度复杂的现实中,这条道路充满险阻——军事化的拥护者正试图利用“四国计划”来维系自身权力,与此同时,战争的延续派则伺机破坏任何可能的和平契机。而最大的挑战在于,反对战争的平民力量内部,尚未形成一个全面且统一的政治愿景,以致无法解答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第一,如何设计一个由苏丹人主导、具备公信力的政治进程?第二,如何实现平稳过渡,为一场基于民众授权、将权力真正归还于民的民主转型铺平道路?
在审视了现实中的重重风险并直面这两个核心问题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通往民主的道路依旧艰辛而复杂。这需要智识与文化的双重努力,更需要全民的共同奋斗,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政治进程与民主制度,从而终结战争,实现社会包容、经济增长与政治稳定,并营造一个亲民主、反极权的文化环境。
经验表明,每当政治进程的曙光初现,企图垄断、压制乃至扼杀该进程的意图便会随之暴露。勒索、背叛与污名化的言论甚嚣尘上,各方势力开始动用标语和伪装,刻意放大舆论噪音以干预政治议程,却忽视了终结战争所必需的政治角色与媒体势能。当务之急,是必须向交战双方施加压力,促成人道主义休战与永久停火,确保救援物资的运送和对平民的保护,并突破安全安排的困境——这些都是启动政治进程不可或缺的前提,需要加速推进,以营造信任氛围,为巩固政治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政治进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顶层设计。这需要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审慎考量其形式与内容、如何建立激励合作与建设性对话的机制、怎样有效管理各方预期、如何动员公众接受最终结果,以及确保各方恪守协议承诺等一系列环节。因为政治进程的失败,便意味着重返战争,意味着和平机遇的彻底丧失。值得强调的是,政治进程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苏丹的内部事务,不应由外部力量主导。这与停火、人道援助等安排不同,后者确实需要区域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协议的达成创造条件并提供执行保障。
然而,在启动政治进程之前,必须基于代表性、包容性和透明度的明确标准,就其目标、议程、程序安排及参与者达成共识。各方应商定决策方式,遴选多领域专家小组就关键议题起草提案以促进共识形成;建立进程监督机制以防止任何一方滥用权力;设立国家、国际或混合形式的调解促进机制;并制定保障公民社会、工会、青年、妇女、社区及宗教团体参与的细则。此外,还需制定覆盖进程前、中、后期的媒体策略,通过双边会晤、表达共识立场,共同抵制仇恨言论与媒体抹黑,从而动员并引导公众舆论支持民主转型。所有这些议题,都应在一个筹备会议上进行讨论,该会议将汇集所有反对战争的力量,并通过广泛的协商程序进行筹备。
毫无疑问,构思新的路径与范式转变,需要对过往的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参照全球范围内类似的转型案例,才能基于对现实的准确诊断(而非主观臆测)来确立一条适合苏丹的民主路径或模式。该模式必须从社会、文化及政治等多个维度,直面危机的根源,既要能建立稳固的民主制度,又要能就身份认同、国家性质、政府体系、宪法起草及民众参与等议题展开关键性对话。
这种民主模式需要确立一份新的社会契约,通过承认文化多样性与政治多元主义来维护公民和平,并致力于化解因军事政权而激化的种族、思想与文化冲突。同时,它也构成了一项关乎国家存续的宏伟计划,旨在使苏丹摆脱战争的恶性循环,在正义与公民权的基础上重建国家机构。该模式的目标是推动全面的政治、体制、安全与军事改革,终结历史性的霸权及种-族、文化与政治特权,保障人民在决定自身命运与未来时,享有最终的权威、主权及合法的代表权。
这一模式最贴切的名称是“共识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作为对传统规范民主的替代方案——后者未能在苏丹这个社会文化多元的国家实现政治稳定,也未能解决其长期面临的危机。“共识民主”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以多数决为治理标准,更引入了“共识”这一附加标准,即通过保障各方权利与特殊性的方式,让社会所有组成部分都能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这正是源于民主本质的先进理念。
毋庸置疑,苏丹过往的民主实践屡遭根本性挫折,军事政变不断侵蚀着民主的成果。鉴于国家与社会机构的脆弱性,将民主实践区域化,已成为巩固和发展民主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实现最高程度国家凝聚力、为平稳安全的民主过渡奠定基础的关键。
历史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基于共识的途径,以修复被战争撕裂的苏丹社会凝聚力与国家统一。这些途径应包括:设立一个短期的共识过渡期,随后进入一个通过比例代表制实现全民授权的全面过渡期,旨在将权力最终归还人民,由人民选出国家元首并组建政府,其核心任务是完成全面的和平进程、民主过渡和过渡时期的司法正义。
共识民主通常适用于文化异质性强、社会冲突频发且各组成部分互不信任的社会。因此,该机制有时被定义为“通过不同精英阶层的合作与共识,而非竞争与多数决来管理冲突的策略”。当一个多元社会面临分裂风险时——尤其当社会群体趋于激进化且互不信任时——共识民主便成为实现和平权力交接的有效机制。它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基础广泛的联合政府、比例代表制、相互否决权,以及各社群或地区的自治权。
共识民主已在多个国家成功实施,这些国家根据自身的社会政治特征,有效化解了存在于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黎巴嫩、瑞士、北爱尔兰、荷兰、马来西亚等地的种族、教派及意识形态分歧。若能将军队彻底排除在政府、政治和经济领域之外,并挫败恐怖主义反革命势力的阴谋,该模式亦可成为战后苏丹的成功范本。倘若能够满足民主转型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推进政治与政党改革、培育强大的社会运动、建立新的领导层、构建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在社会中灌输人权、公民意识和民主价值观),并拥有能够有效表达民众关切的媒体渠道,那么,这一模式的前景将充满希望。
那些在贝鲁特发展出的治理框架,为在一个因深刻分歧而四分五裂的社会中探寻出路,提供了一份可能的建筑蓝图。然而,没有一份蓝图能够自行建造。对于苏丹而言,最终的考验或许并非能否找到一个完美的模型,而在于其人民在历经战火的蹂躏之后,是否还能凝聚起共同的意志,一砖一瓦地,用共识为国家奠定新的基石。
苏丹的和平之路,是制度设计的考验,还是民族意志的试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穆罕默德·阿明·阿卜杜勒·纳比
相关文章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参议院又一次为政府拨款法案投票,结果出来让人心凉——50票赞成、43票反对,离通过需要的60票还差7票。这已经是第11次投票...
2025-10-23 1
金价这玩意儿,最近真是把人看懵了。身边好些朋友,本来高高兴兴准备扯证,结果一瞧结婚“三金”的价格,脸都绿了,预算直接超了几万块!国际金价更是跟搭了火箭...
2025-10-23 2
近日,54岁男子大门广治因性侵亲生女儿被日本富山地方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自2016年起,大门广治对年仅14岁、读初二的亲生女儿福山里帆实施性侵,行为...
2025-10-23 2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XY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关门22天了,因预...
2025-10-23 3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红海风向观点始于4月15日的那场战争,以其残暴性、深远影响和严重后果,凸显了一个核心事实:追求民主是苏丹实现政治稳...
2025-10-23 3
文| 凭栏编辑| 凭栏前言10月16日港股市场突然炸开了锅,蔚来股价单日暴跌8.99%,百亿港元市值眼睁睁蒸发。最近蔚来汽车的日子可不太平,成了大家讨...
2025-10-23 2
近段时间,特朗普那边已经频繁放风,将会在本月底的韩国峰会上跟中方会晤。而随着韩国峰会日益临近,特朗普突然对外公布一则重磅消息,称可能将在明年初访问中国...
2025-10-23 4
10月22日,冷空气影响进入尾声,南北方气温都将逐渐回升。但升温幅度较小,大部地区气温维持常年同期正常水平或偏低状态,25日又将有冷空气影响北方。由于...
2025-10-23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