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78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陨石坑中却诞生了生命绿洲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9日 12:35 4 admin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78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陨石坑中却诞生了生命绿洲

7800万年前,一颗直径1.6公里的小行星猛烈撞向今天的芬兰所在地,留下一个宽23公里、深750米的巨型伤疤——拉帕耶尔维陨石坑。在这场灾难性的撞击之下,破碎的基岩中形成了一个滚烫、断裂的热液系统。

过去的证据表明,撞击之后,生命曾经在这些破碎的岩层和流动的热水中“定居”。但它们究竟是何时到来的?这一直是个科学难题。

现在,一项期刊的新研究首次精确地给出了答案。研究团队首次确定,在撞击发生后约500万年,当这个地下热液系统冷却到适宜温度时,微生物便已在此安家。

78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陨石坑中却诞生了生命绿洲

“这项研究极具突破性意义,首次串联起了关键的证据链。”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戈登·奥辛斯基博士

研究人员指出,陨石撞击形成的深层裂隙,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乃至其他行星上微生物定居的“热点区域”。然而,要找到这类定居行为的生物标记极为罕见,更关键的是,此前完全没有地质年代学证据能将微生物的出现与撞击事件直接挂钩。

这一发现的核心,是一种被称为“硫酸盐还原作用”的古老生命过程。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可以利用硫酸盐进行呼吸,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

78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陨石坑中却诞生了生命绿洲

研究团队运用尖端的同位素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追踪了陨石坑深处裂缝中矿物质的形成。他们发现,在撞击发生后约500万年(即距今7360万年前),热液系统冷却至约47℃时,出现了第一批矿物沉淀——富含特殊硫同位素的黄铁矿,这正是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有力证据。

“最令人振奋的是,我们不仅发现了生命的迹象,更能精确定位其发生的时间。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命如何在灾难性事件后重获生机的时序图谱。” —— 研究第一作者、瑞典林奈大学博士生雅各布·古斯塔夫松

78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陨石坑中却诞生了生命绿洲

来自芬兰拉帕亚尔维陨石坑的矿物晶体

随着温度持续缓慢下降,更多微生物定居的证据在约1000万年后出现。研究人员发现了方解石等矿物,它们的同位素特征同样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这表明,微生物不仅在撞击后的废墟中找到了立足点,还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数百万年之久。

“这项研究令人振奋。此前虽有迹象表明微生物曾殖民于撞击坑,但始终存在一个疑问:这究竟是何时发生的?是撞击事件直接导致,还是数百万年后的其他过程所致?如今这个谜题终于解开了。” —— 研究共同作者、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戈登·奥辛斯基博士

这些发现不仅为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地外生命的探索意义深远。

小行星能够携带氨基酸等生命的基本构成模块。它们不仅可能为行星带来生命的“种子”,其撞击所创造的陨石坑和热液系统,更可能为这些“种子”提供了现成的栖息地。这项研究也揭示了,即便是在足以摧毁整个生物圈的灾难性撞击之后,生命依然能够顽强复苏。

研究人员指出,拉帕耶尔维陨石坑中的微生物定居现象,与早期地球乃至火星的生命起源可能存在相似之处。未来,这些分析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研究地球上其他的撞击结构,同样也适用于对火星或其他天体进行样本返回任务。


作者:埃文·高夫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