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刚漫过雍和宫的檐角,檐下的铜铃便随穿堂风轻轻地晃了晃,把昨夜残留的静谧抖成细碎的声响,抬脚而上,裙摆偶尔蹭到阶边的青苔,那时的时光在砖石留下软软的...
2025-11-01 0
最近,刚和中方进行了几轮对话,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在他的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扔下了一枚“政治核弹”。他宣布,已经指示国防部门,为重启尘封已久的核试验做准备。
这声惊雷,距离美国上一次在内华达沙漠引爆核装置,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那还是1992年9月,时任总统老布什开启了核试验的暂停键。如今,特朗普似乎决意要亲手按下播放键。
他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因为其他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和试验他们的核武器。他尤其担心,中国的核武库规模可能在五年之内,就追上美国的水平。
然而,这番言论与其说是基于军事现实的严谨决策,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算计的政治表态。
它引爆的,不仅仅是国际社会的担忧,更是对美国核政策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内在矛盾的一次集中审视。
特朗普政府试图垄断对“核威胁”的定义权,其标准并非基于客观的数量对比,而是赤裸裸地服务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资格”判定。
说白了,就是只允许自己拥有碾压式的绝对优势,同时将他国为了自保而发展的有限力量,统统定义为“威胁”。
我们不妨把账本摊开看看。美国方面抛出“中国五年内赶上”的论调,以此为由,强烈要求中国必须加入到美俄之间的核裁军谈判框架里来。
但这公平吗?现实是,截至今年,美国总共拥有约5177枚核弹头,其中超过3700枚处于随时可用的作战状态,更有1770枚已经部署到位。而西方估算中的中国核武库,规模大约在500到600枚之间。
简单算一下就知道,美国的核弹头数量是中国的六倍还多。美俄之间之所以能坐下来谈裁军,基础是双方军力大致对等的“均势”。可这个基础,在中美之间根本就不存在。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边渲染中国的“威胁”,一边却在默默推进一项耗资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庞大核武库现代化计划。
新型的B-21隐形轰炸机、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还有全新的W87-1核弹头,都在这个烧钱计划的清单上。
所以,这根本不是一场关于数量的公平讨论,而是一场关于“谁才有资格拥有强大核力量”的霸权式独白。在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和“有限威懾”政策的背景下,美国的这套逻辑显得尤其具有侵略性。
如果说在数量上玩双标还只是开胃菜,那在规则执行上搞“驰名双标”,可就真是把虚伪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遗余力地推行一套严苛的核不扩散“约束”体系,但对自己和盟友的核技术分享,却极尽“纵容”甚至主动扩散。
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做法,从根本上侵蚀了整个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公信力。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那个名为AUKUS的三方安全协议。通过这个协议,美国公然向一个无核国家——澳大利亚,转让了制造核动力潜艇的高度敏感技术。
这还不够,特朗普本人甚至亲口表示,愿意协助韩国发展核潜艇,为其提供所需的核燃料。
一边是对外大开核技术方便之门,另一边,美国自己的核武器早已遍布全球。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土耳其等多个北约盟国,都部署着美国的核武器,这就是所谓的“核共享”政策。
就在近期,美国更是在英国的莱肯希思空军基地,部署了新型的B61-12战术核弹,等于把核战争的前沿阵地,直接推到了盟友的家门口。
在国际条约层面,美国的态度更是玩味。它自己至今没有正式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却常常拿着这个条约的大棒去敲打别国。
这种“我可以,你不可以”的规则双标,让美国发出的任何核裁军呼吁都显得苍白无力,反而为其他国家寻求自身威慑力量提供了最充足的理由。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自己明明在带头“搞事情”,为什么总能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被动的、受威胁的角色呢?这就牵扯出其政策的第三重矛盾:行动逻辑的完全倒置。
表面上,美国的政策被描绘成对外部“威胁”的被动反应,但其真实的行动逻辑,恰恰是“主动升级”。
也就是说,利用外部发生的事件作为绝佳的借口,来推动其内部早已规划好的军事议程,并通过制造紧张对峙,来巩固国内的政治支持。
特朗普这次就把矛头对准了俄罗斯,声称俄方近期的军事行动是刺激因素。他特别提到了俄罗斯成功试射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以及完成了“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测试。
“波塞冬”这玩意儿,被西方媒体惊呼为“末日武器”,据说能搭载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其威慑力不言而喻。俄罗斯此举,显然有利用核威慑向西方施压,以在国际博弈中获取更多筹码的意图。
但这真的就是美国重启核试的根本原因吗?恐怕未必。事实上,美国庞大的核武库现代化计划早已启动多年。现在嚷嚷着要恢复核试验,一个非常实际的目的,就是为W87-1这类新型核弹头的可靠性提供“技术验证”。
有了这个“技术理由”,军工复合体们就能名正言顺地向国会申请天文数字的预算。所以,重啟核试的呼声,本质上是为内部的军事和经济利益服务的。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政治表演的成分。在选举前夕,通过展现这种强硬姿态,特朗普可以轻松塑造一个“为美国安全负责”的强人形象,这对于迎合保守派选民和军工集团的利益,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因此,美国的行动模式并非被动的“威胁感知-做出反应”,而是主动的“设定议程-寻找理由”。这种颠倒的行动逻辑,正将整个世界拖入“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每一次所谓的“反应”,都成了下一次冲突升级的导火索。
霸道的定义权、双标的规则执行、倒置的行动逻辑——美国核政策的这三重矛盾,共同交织成一幅虚伪且极度危险的图景。
中国外交部敦促美方遵守暂停核试验的国际义务,呼吁赶紧停下这危险的脚步。
因为大家都明白,特朗普威胁要按下的这个按钮,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中美关系,或是某一纸脆弱的国际条约。
它真正蚕食的,是数十年来全球大国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虽然脆弱但却至关重要的战略互信。
当核武器这种用于终极威慑的国之重器,一步步沦为政客们在牌桌上虚张声势、谋取私利的筹码时,真正被置于险境的,是全球战略稳定本身。
相关文章
秋阳刚漫过雍和宫的檐角,檐下的铜铃便随穿堂风轻轻地晃了晃,把昨夜残留的静谧抖成细碎的声响,抬脚而上,裙摆偶尔蹭到阶边的青苔,那时的时光在砖石留下软软的...
2025-11-01 0
深夜刷手机时,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感鸡汤:"分床睡的夫妻迟早要散伙"。可您知道吗?北京协和医院心理科门诊数据显示,近三年咨询婚姻问题的夫妻中,有23%主动...
2025-11-01 0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11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对韩国的国事访问后回到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2025-11-01 0
法官念出“八年五个月”的时候,我脑子里嗡的一声,什么都听不见了。整个世界像被人按了静音键,只有眼前的一切在缓慢地、无声地移动。我爸,那个我从小到大都觉...
2025-11-01 0
朋友们,今天聊点硬的。很多人觉得星座运势就是等天上掉馅饼,但我告诉你,对于白羊座,2026年根本不是“好运降临”,而是你来“收账”的!你过去几年拼杀留...
2025-11-01 0
今年上半年中美经济数据一出来,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中国的GDP换算成美元后,就只有美国的62%了。要知道,中国一直以超越美国作为目标,在2021年的...
2025-11-01 2
随着时间来到2025年10月末,今年的第四季度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与此同时,关于今年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市场表现情况也陆续出现了不少相关报告。调研机构C...
2025-11-01 2
在全网流传的“各省男人鄙视链”里,北京男孩会带你去国贸随便买买买,浙江人夫会在家给你烧饭做菜,粤圈太子爷则爱开着雷克萨斯带你找个山头吃溜达鸡。但,当人...
2025-11-01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