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赡养就是孝顺吗?到底何为孝顺!

排行榜 2025年10月17日 00:36 2 cc

今日偶尔刷微信视频号“谢员外的小院”时,一段《赡养≠孝顺 孝顺不是给父母钱》的内容,突然戳中了不少我的心事——咱总说要孝顺爹妈,可到底啥是真孝顺?

赡养就是孝顺吗?到底何为孝顺!

在逛定西西岩山下早市的时侯,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年轻人搀扶着老人,专门给老人挑软乎乎的蛋糕,生怕老人牙口不好;也有人站在摊位前抱怨,“我月月给老人给钱,自已想吃啥自己买,真不道该买啥,买这不行买那不合,到底想咋嘛!”其实细想就懂,现在的爹妈大多有养老金、退体金、

医保,能自己买菜做饭,真不缺那点赡养的钱。他们缺的,是你记着他们的吃药时间,是教他们用手机看秦腔时别老刷自己的手机,是做饭前问一句“爸妈今儿想吃啥”,更是坐下来听他们唠唠楼下王老太、楼上李大爷的碎事儿的耐心。

要是搁在古时候,“孝”就是刻在骨头里的规矩。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再明白不过:光给爹妈一口饭吃不算孝,连家里的猫狗都能喂饱,没点敬重的心,和养牲口有啥不一样?东汉的黄香,九岁就给爹“扇枕温衾”——夏天先把枕头扇凉,冬天先钻被窝暖热,这在古时候是“孝行”的样子。那时候的孝,既有“养身子”的实在责任,更有“敬心里”的情意,甚至还和“顺”绑在一块儿,讲究听爹妈 的话,比如“父母在,不远游”的老讲究,说到底是怕爹妈没人管、没人陪。

可到了当下,“孝”的光景早变味了。如今的年轻人往外地闯是常事儿,“父母在,也远游”成了日子的选法;爹妈们有养老金、退休金、有医保,不少人还能自己买菜做饭,单说“赡养”的实在压力,比过去小多了。但新问题也来了:有人把“孝顺”简成了转账记录,觉得给钱就是尽孝;有人视频通话时老刷手机,没说两句就嫌爹妈“唠叨”;还有人替爹妈做所有主,嘴上说“为你好”,却没问过爹妈想不想这么活。这时候才明白,古时候说的“不敬,何以别乎”,到现在还戳心——咱不缺养爹妈的本事,缺的是“看见”爹妈 的心。

其实,古今“孝顺”的根从来没变,变的只是咋表达。古时候的“扇枕温衾”,放到现在可能是记着爹妈 的吃药时间,是给他们买能放大字的手机,是耐心教他们用手机看秦腔;古时候的“敬”,放到现在不是瞎听话,是陪爹妈聊天时把手机放下,是做饭时,问一句“爸妈你想吃啥”,是爹妈想跳广场舞时,不泼冷水说“老了别折腾”,而是帮他们找个靠谱的团队。赡养是“底线”,是法律定的责任,是让爹妈饿不着、冻不着;孝顺是“上线”,是比责任多一点的心意,是让爹妈心里暖、心里甜,如今的我们在这点确实做的太少了,每当想起来满满的愧疚之心涌心头。

就像网上刷到的某位阿姨说的:“我退休金够花,不缺那点钱,就盼着娃每周能来吃顿饭,听我说说楼上楼下邻里之间的事儿。”这话里藏着现在孝顺的实情:不是给简单给多少东西,而是在给东西的同时加上给多少“被需要”的感觉;不是替爹妈安排日子,是给他们“被尊重”的温度。从古时候的“养敬都有”到现在的“心意最金贵”,孝顺从来不是一道固定的题,而是一份看情况的温暖——知道爹妈需要啥,然后用心去满足,这大概就是最实在的“孝”,最动人的“顺”。


或许你会在偶尔之余刷到我的文章,我们都是幸远的,愿你在今后能给爹妈多一点温馨的暖意,这虽算不上大孝,但却是你和父母之间暖暖的爱,就是实实在在的孝和动人的顺。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