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0日 15:36 4 cc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1959年3月21日,一辆卡车驶抵加蓬利伯维尔的赤道标记点。当地居民好奇地围拢过来,许多人从未见过真正的冰。当车厢打开,露出从1.2万公里外北极运来的巨大冰块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

这场看似不可思议的运冰行动,背后有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主角克莱文和队员们历时27天完成这场远征,此刻正激动地庆祝成功。而要了解这一切的起因,还需从欧洲的一段小插曲说起。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海关前的意外插曲

当克莱文的运冰车队从挪威出发,穿越瑞典、丹麦,一路南下进入欧洲腹地时,走到哪都是焦点。在德国汉堡、荷兰海牙,百姓们挤在路边看热闹,记者们扛着相机追着采访,克莱文差点成了"运冰明星"。

可没人想到,在比利时边境,一场麻烦正等着他们。

到了比利时海关,女办事员一眼就认出了这支著名的车队,还热情地要和克莱文合影。可聊到正事,问题来了——办事员要他们出示冰块的货物申报单。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这一下把克莱文问懵了,之前在其他国家过境时,从没要求申报冰块,毕竟这只是挑战用的道具,又不是要卖的商品。

办事员也很无奈,比利时海关规定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只要是车上装的东西,不管卖不卖都得算货物申报。按欧洲惯例,申报单得从出发地挪威补办,来回折腾一趟,整个运冰计划恐怕就要泡汤。

克莱文急得直冒冷汗,只能找海关负责人协商。负责人一开始还拿"制度是死的"推脱,可关起门来却话锋一转,说只要能证明没走私,不填单子也能过——条件是让海关工作人员全程监督,还得录像记录。

克莱文这才明白,负责人是想蹭热度露个脸。没办法,只能答应下来,车队里就多了个"跟拍"的海关官员,直到出了比利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沙漠里的生死考验

离开欧洲进入非洲后,挑战才真正开始。车队先到了阿尔及尔(当时还属于法国),当起重机把装着冰块的卡车吊到陆地上时,记者们最关心的就是冰块化了多少。

克莱文打开卡车的龙头,接了半天只流出4升水——要知道这块冰原本有3吨多,走完整段欧洲路程,居然只化了4升,这结果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可没等大家高兴多久,新的麻烦又找上门来。法国方面原本说派警察护送,结果来了个穿军装的德国少尉施耐德,还带着一队法国外籍军团士兵。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施耐德解释,当地正在闹独立运动,治安乱得很,警察根本顾不上,只能派军队来。

一路上,施耐德倒是很健谈,可快到撒哈拉沙漠边缘时,他却突然说不能再往前送了。原来沙漠里有游击队,专打和法国有关的目标,他穿着法军军装继续护送,反而会给车队招麻烦。

更让克莱文崩溃的是,施耐德还透露,车队涂的都是法语标识,本来就容易引注意,要是游击队知道车上有药品(之前从挪威带的,要送给非洲医院),大概率会动手抢。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要是遇到游击队,就把油门踩到底往前冲,哪怕爆胎也别停。"施耐德留下这么句话就走了,可克莱文听完差点腿软——这哪是建议,分明是让他们听天由命。

更糟的还在后面。

车队用的是挪威斯堪尼亚卡车,这种车为了在雪地里不打滑,设计得又重又稳,可到了松软的沙漠里,几乎每开几分钟就陷进沙子里。克莱文和队员们只能顶着50度的高温,轮流用铁锹挖沙子,挖一会儿走一会儿,速度慢得像蜗牛。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淡水消耗得飞快,冰块虽然化得慢,可外层裹着沥青,化出来的水根本不能喝。

有天晚上,队员们坐在沙丘上,看着漫天星空都没了说话的力气。有人忍不住说,要不回去吧,这罪遭得太值当了。克莱文却强打精神说:都走到这了,再坚持坚持,说不定明天就能看到绿洲。

就这么硬扛了14天,车队终于到了霍加尔山附近,远远看到了骆驼商队的影子。商队领头的大胡子听完他们的经历,忍不住说,你们是不是傻?

白天那么热还赶路,不会躲在绿洲里,等晚上凉快了再走啊?克莱文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犯了这么个低级错误,难怪一路走得这么费劲。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赤道边的温暖结局

走出沙漠后,车队一路向南,终于到了加蓬的兰巴雷——这里有座著名的史怀哲医院,也是他们送药品的目的地。84岁的史怀哲早已在医院门口等候,这位被称为"非洲圣人"的老人,一辈子都在非洲免费给当地人看病,医院的药品全靠外界捐赠。

看到克莱文送来的三百公斤药品,史怀哲拉着他的手连声道谢,还热情地聊起自己年轻时骑骆驼穿越非洲的往事。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克莱文特意给史怀哲带了份礼物——从挪威带来的鳕鱼干。老人看到鳕鱼干,眼睛一下子亮了,笑着说:"要是你们每年都来一趟就好了,当然,主要是为了药品。"这话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旅途的疲惫仿佛也减轻了不少。

离开医院,车队前往最后一站利伯维尔。到了赤道标记点,大家迫不及待地打开卡车密封层,只见那块北极冰虽然比原来小了些,但依然散发着寒气。

称重结果出来,还剩2714公斤,融化率只有11%——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可就在这时,法国代表突然跑过来,说戴高乐总统也知道了运冰挑战,想让他们把冰块拉回巴黎,在凯旋门举行迎接仪式。克莱文和队员们对视一眼,异口同声表示他们太累了,实在没力气再折腾,而且比起给总统看,他们更想把冰留给这里的百姓。

队员们爬上卡车,用工具把冰刨成小块。当地人从没见过冰,纷纷围过来,有的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有的捧着冰块尝了尝,冰凉的感觉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

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这口来自北极的冰水,成了很多加蓬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北极冰块挑战赤道高温!1.2万公里极限征程,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这场运冰挑战最终以温暖的方式结束。

克莱文后来回忆时表示,最令他难忘的是沿途遇到的人们——热情的当地居民、严谨的海关人员、健谈的德国少尉,以及慈祥的史怀哲博士。

此次活动也成为营销领域的经典案例,格拉斯瓦特公司因此实现营收大幅增长,并在20年后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宣传案例之一”。

克莱文本人此后过着平静的生活,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直至2014年以90岁高龄去世。他常说:“努力寻找善良,总能绽放。”这场跨越1.2万公里的运冰之旅,正是这句话的生动体现——冰块从北极运至赤道而未融化,反而传递了温暖与善意,这或许就是此次旅程最珍贵的意义。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