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美国还是出手了,特朗普正式敲定惩罚性关税,最低收25%,关键时刻,中美磋商了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06日 01:37 1 cc

据报道,就在国庆节前夕,特朗普又一次把全球目光拉回到了中美贸易战的风口浪尖。这次他不声不响地敲定了新一轮惩罚性关税,最低收25%,最高甚至达到100%。这样的大手笔,让许多国家都捏了一把汗,中国自然也在其中。

先说说这轮关税的具体内容。根据特朗普的公开声明,从10月1日起,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品牌药品和专利药物征收100%关税,对厨房橱柜、浴室柜及相关产品加征50%关税,对软体家具加收30%关税,重型卡车的关税也要提高到25%。特朗普还强调,谁要想免于高额关税,就必须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逼着企业把产业链拉回美国。

美国还是出手了,特朗普正式敲定惩罚性关税,最低收25%,关键时刻,中美磋商了

这波操作,来的突然,也来的凶猛。美国劳工统计局披露,关税政策已经推高了美国市场家具价格,同比上涨4.7%。美国商会忍不住发声,呼吁不要对重型卡车征收新关税。要知道,美国主要进口重卡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国和芬兰。美国商会的话很直白,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根本谈不上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特朗普却偏要拿盟友“开刀”,引发了不少争议。

说起来,特朗普这次的关税措施,看起来像是对中国“下狠手”,但细细一算,真正受影响最大的未必就是中国。综合来看,这波关税对中国有影响,但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这里头的玄机其实不少。特朗普选在国庆节前搞事情,难免让人联想到他对中国的“特殊关照”。但这次的做法,其实更像是在对美国盟友“亮剑”,不惜伤及池鱼。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盯上了这波关税,宣布将在11月首周听证特朗普征收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可以说,这场贸易战,已经从经济战场蔓延到了法律和政治层面。

美国还是出手了,特朗普正式敲定惩罚性关税,最低收25%,关键时刻,中美磋商了

当然,特朗普这么做,表面上说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实则也是在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关税手段无疑能激起部分选民的情绪。但这剂猛药吃多了,副作用也不小。美国的供应链本来就有不少环节依赖海外,如今高关税一来,必然会推高物价,影响民生。就像那句老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对于中国来说,这波关税虽然有冲击,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中国出口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产业链的完整和高性价比,单靠高关税并不能彻底切断中国商品的全球供应。更何况,中国已经多次表态,如果美国继续单边加征关税,中方一定会有反制措施。双方在贸易领域的“针锋相对”,已经成了新常态。

就在这关键时刻,中美两国高层进行了磋商。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纽约会见了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双方坦诚、深入、建设性地交换了意见。马朝旭在会谈中明确,中美要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双方此次会见,意义不言而喻。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来势汹汹,但中美还是选择了对话。两国同意保持沟通对话,有效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中美关系复杂且重要,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彻底“撕破脸”。

美国还是出手了,特朗普正式敲定惩罚性关税,最低收25%,关键时刻,中美磋商了

说到底,特朗普这波关税操作,更像是“敲山震虎”。一方面向国内选民展示强硬,另一方面也在向中国和盟友施压,试探各方的底线。他的算盘可能打得很响,但现实未必会如他设想的那样顺利。美国内部的反对声越来越大,盟友的不满也在积累。美国的整体外交战略,正在被一轮轮关税政策慢慢侵蚀。

其实,这种动辄加征关税的做法,早已被证明是“双刃剑”。短期内可能让部分产业受益,但长期来看,破坏全球供应链、推高成本、影响就业,最终吃亏的还是美国自身。中国这边,虽然会有阶段性压力,但也会倒逼企业升级换代,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的韧性和调整能力,已经在过去几年多次被验证。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