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保佑我上岸”这句话,我上周在雍和宫门口听了不下二十遍,手里那三根香一点,烟先呛得自己直咳。 你拜完回头吸进去的那口PM2.5,比北京沙尘暴那天...
2025-10-17 0
文、编辑|小娄
原以为间谍只存在于战争年代,没想到21世纪还会有很多间谍。
而这些间谍的作案手段也是越来越狡猾。
他们不光很会伪装身份,还会在神不知鬼不觉当中让别人也成为帮凶。
10月12日央视新闻发布了一篇关于“国家安全机关查明:间谍伪装‘美女博主’策反100余人”的文章。
看了内容之后网友们纷纷被这位女间谍的作案手段给惊呆了。
西藏某高校的大学生小杰从未想过,自己随手分享旅游日常的爱好,会让他成为境外间谍的“狩猎目标”。
这位平日里喜欢在社交平台发布旅行攻略和探店视频的年轻人,凭借真实鲜活的内容积累了不少粉丝。
而这份“接地气”的分享,恰恰被伪装成旅游博主的“小椰”捕捉到了。
小椰的出击带着十足的“诚意”。
她通过私信主动搭讪,自称是某自媒体公司签约博主。
表示自己正筹备西藏的拍摄计划,却苦于网上攻略千篇一律。
偶然刷到小杰的作品后特别喜欢,希望能合作创作。
这样的开场白精准拿捏了小杰这样的年轻人渴望被认可的心理。
而且小椰这样说不但避免了突兀感,还营造了出了一种同行相见恨晚的气氛。
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小椰可是下了大功夫。
她的重点在于装点自己的账号。
为了降低别人的戒备心增加可信度,她模仿本地的一些美女博主账号,总是会发一些关于旅游的内容和自己好看的照片。
为了让旅游博主的人设更加真实,小椰还专门在账号上记录了自己在多个地区旅游的轨迹。
在文案上她也全面模仿其他旅游博主,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这也导致了小杰后来的掉以轻心。
起初他并非没有警惕,后来仔细翻阅了对方的账号内容后,小杰没发现破绽,这才渐渐放下戒心。
之后还与小椰交换了其他软件的联系方式。
接下来的互动堪称“温水煮青蛙”的典型操作。
小椰从不急于求成,每天与小杰聊西藏的风景名胜、特色美食,偶尔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
甚至还会对小杰的视频内容给出专业建议。
这种看似真诚的交流迅速拉近了距离,让小杰彻底放松了警惕,心甘情愿地充当起“本地向导”。
时机成熟后,小椰开始抛出诱饵。
她跟小杰说想要两人一起拍个爆款视频。
而视频的主题是关于不为人知的小众景点。
小椰借着流量高、容易成爆款的理由,用给高额酬金为诱饵来诱使小杰答应。
不过光是这些条件还没有完全打动小杰。
重点是小椰还说如果效果好的话还会给小杰去自家公司实习的机会。
这对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可就在小杰满怀期待地接下任务时,小椰发来的一串地理位置坐标让他立马觉察到异样。
因为这些位置里有几个风景确实不错。
可还有一部分的位置却有些敏感。
因为这些位置竟然紧邻军事管理区,有些甚至就在禁区外围边缘,稍不注意就能拍到军营设施。
小杰心想选址不可能这么巧合。
入学时他接受的国家安全教育此刻涌上心头,小杰立刻意识到事情蹊跷,果断拨打了举报电话。
之后他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相关证据交了上去。
国家安全机关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小椰确实不是一个普通的旅游博主,她账号里的内容要么盗用他人素材,要么是刻意摆拍。
小杰看到的身份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为她精心打造的伪装。
更可怕的是小杰并非第一个被盯上的目标,此前已有100余人在类似套路下被策反。
他们提供的零散信息经整合后,足以拼凑出敏感区域的军事部署情况,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其实像小椰这样的类似案例并不少见。
这些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渗透手段不断升级。
他们的目标也从传统的关键岗位人员,逐渐扩大到普通高校学生、企业职员甚至自由职业者。
这类人披着各种“马甲”,用看似合理的名义布设陷阱,让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踏入深渊。
今年5月份的时候,央视新闻报道大学生李某在寻找兼职时,被一条“拍摄环境治理照片,日结300元”的信息吸引。
对方先是要求查看小李的摄影作品“做测验”,随后便逐渐提出拍摄港口、桥梁等设施的要求。
就在小李准备接单时,宿舍楼道里的国家安全宣传画突然闪过脑海。
她突然发现上面描绘的情节竟与自己的经历一模一样。
警觉的小李立即截图举报。
后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该账号注册地在境外,所谓“兼职”实为搜集军事涉密信息的幌子。
那些看似普通的建筑照片,在专业分析下能还原出设施结构、通行频率等敏感数据,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幸运的是,小李的及时止步避免了悲剧,但仍有不少人因贪图小利陷入类似陷阱。
另一位硕士研究生小王的遭遇让大众意识到间谍正在对科研领域的信息进行渗透。
当时小王正值写论文的关键时期,没想到却突然收到了说自己的论文可获国际期刊推荐的邮件。
唯一的要求就是她还得补充提交原始数据。
起初小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按照要求去准备资料。
可在整理的过程中小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好在数据提交之前她想到导师之前说过的“敏感数据出境需专项审批”的话。
为了进一步确保事情的可信度,小王便去问了对方更详细的信息。
结果对方完全不搭理她。
小王很快便明白这应该是一个陷阱。
幸好最终没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不然小王的大号未来可能就毁了。
比短期诱骗更隐蔽的,是境外间谍的“放长线钓大鱼”策略。
重点院校学生小韦自幼在福利院长大,高中时被一位自称“L老师”的人以每年5000元的标准资助,直至大学毕业。
毕业后,在L老师的推荐下,小韦考入某重要部门工作。
可是在小韦正式上班后,此人便总找理由跟他打听内部敏感信息,索要的资料也越来越核心。
随着要求愈发离谱,小韦终于察觉异常并举报。
后来调查显示L老师实为境外间谍。
多年来他专门物色出身贫寒、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
然后通过长期资助培养感情,待其进入关键岗位后再实施窃密活动。
除了这些针对性陷阱,境外间谍还常以多种身份活跃在日常生活中。
中国警察网曾揭露间谍的“N 副面孔”。
有的伪装成“侦探”,以有偿咨询为由要求拍摄军事敏感部位。
有的化身“学者”,借学术交流套取科研机密。
还有的假扮“商人”,用投资合作诱惑公职人员泄密。
更令人防不胜防的是那些以恋爱名义接近赴外留学生,在感情升温后套取信息。
也有的以旅游为名,在军事禁区附近进行非法测绘。
这些伪装看似毫无关联,却都指向同一个目的,窃取国家安全信息。
面对愈发隐蔽的间谍手段,普通人并非无计可施。
国家安全机关强调,间谍活动虽狡猾,但只要掌握识别技巧、保持警惕之心,就能及时识破陷阱。
另外要切记在网络上分享生活时,多一份对敏感信息的考量。
面对陌生邀约时,多一份对可疑情况的警觉。
发现异常线索时,多一份及时举报的担当。
唯有如此才能织密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让间谍活动无处遁形,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国家安全机关查明:间谍伪装“美女博主” 策反100余人》
【2】《兼职拍照日薪300竟是间谍陷阱?@高校学子 国家安全与你息息相关→》
相关文章
“菩萨保佑我上岸”这句话,我上周在雍和宫门口听了不下二十遍,手里那三根香一点,烟先呛得自己直咳。 你拜完回头吸进去的那口PM2.5,比北京沙尘暴那天...
2025-10-17 0
中国最牛建筑世家:一家设计6处世界遗产,200年前就玩起"3D打印" 你脚踩的故宫金砖,远眺的颐和园佛香阁,参拜的天坛祈年殿,全出自同一个家族之手——...
2025-10-17 0
“嘴馋又怕胖”的打工族盯上了5月全网刷屏的“24道香辣家常菜2.0版”。 北京营养师@王大树 把菜谱回炉,甩出“辣椒≤15克/天”“空气炸锅减油40...
2025-10-17 0
LLM智能体(LLM Agent)通过记忆系统从历史交互中积累知识,这一机制是其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决策能力跃升的基础。具体来说,在推理上,记忆帮助它...
2025-10-17 1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这也太突然了吧?万科刚刚一纸公告,说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职,而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这位从深铁空降过来的救火队长,从...
2025-10-17 0
中美的港口战正式打响,中方对美国船只的对等反制收到成效,首艘进入宁波港的美国船只,被开单交费约447万元。美国从10月14日开始对“中方相关船舶”征收...
2025-10-17 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原以为间谍只存在于战争年代,没想...
2025-10-17 1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10月1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黑水镇大营子村,一名3岁女童从自家停在地头的面包车内失踪。截至16日下...
2025-10-17 0
发表评论